打开APP

PLoS Biol:一种具有抗肿瘤前景的常用抗真菌药物

2012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一项最新在老鼠动物模型试验中的研究证实一种已经被批准的并被使用了几十年的仿制药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药物,其通过破坏肿瘤的血液供应来使得肿瘤体积缩小。噻菌灵是一个通用的又美国FDA批准的廉价抗真菌的药物,其是一种口服药,已临床使用超过40年。截至目前为止,该药物并为用来来治疗癌症。

2012-11-18

T2 Biosystems融资四千万美元 开发检测真菌新方法

美国东部时间3月28日,T2 Biosystems宣布完成了由高盛集团牵头的四千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此次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发检测念珠菌类真菌的手段。除此之外,其他资金也会用于开发T2 Biosystems的其他分子、免疫和稳态的检测方法。 T2 Biosystems基于美国马萨诸塞州Lexington市,成立于2006年,以其T2MR技术而著称。

2013-04-01

NEJM:揭示被污染的甲泼尼龙注射所引发的真菌性脑膜炎

2012年10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真菌性脑膜炎发病案例在美国持续地增长,医生们面临着如何提供早期的疗法来治疗患者,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J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了真菌性脑膜炎爆发的情况以及相应的抗真菌性脑膜炎的相关疗法。

2012-11-18

AFM:真菌纳米粒子具有免疫刺激及抗肿瘤潜力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A. oligospora)是一种扑食线虫性真菌,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扑食线虫为生。 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张明军(音译)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A. oligospora产生的纳米粒子具有刺激免疫系统及杀死肿瘤的潜力。

2012-12-05

PNAS:非两栖类被致命的两栖类真菌感染

一项研究发现,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这种与全世界两栖类灾难性衰退有关的致命病原体也可以感染螯虾。蛙壶菌(Bd)通常被认为是专门感染两栖类的,但是这种病原体可以在没有两栖类宿主的情况下,在环境中存在。Taegan McMahon及其同事调查了与许多两栖类物种共存的螯虾是否能够担任蛙壶菌(Bd)的宿主。

2012-12-19

Science:研究者揭示肠道内的真菌和肠道炎性疾病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真菌群体在疾病模型中可以明显抑制大肠的功能。 (Credit: © Nataliya Hora / Fotolia) 近日,来自洛杉矶锡达斯西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查机体肠道中的真菌,发现了人类肠道微生物和炎性疾病(如溃烂性大肠炎)间的重要关系。这项刊登在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发现了大量的真菌群体在疾病模型中可以明显抑制大肠的功能。

2012-11-18

FDA:未获准的亮蓝G与真菌性眼内炎有关

2012年3月1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一种名为亮蓝G(BBG)的产品发出警告,该产品由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卡拉的Franck合成实验室供应。这种产品未经FDA批准,但已被多个州的临床医生用于眼科手术。FDA已收到了若干例BBG使用者发生真菌性眼内炎的报告。 Franck制药公司于2012年3月9日宣布召回所有批次的亮蓝G,并向医生们发出了召回信。

2012-03-20

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2012-11-18

Ann Bot-london:昆明植物所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的过程和根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调控途径,两种生物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逐步增多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根部的AM真菌定殖水平对寄生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2012-11-18

PLoS One:研究证实蜜蜂可对抗真菌 自我医疗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蜂群感染上有害的真菌时,蜜蜂会“自我治疗”,采集更多数量的抗真菌植物树脂,以抵挡真菌的侵袭。 相关论文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论文的主要作者北卡州立大学昆虫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 西蒙妮-芬斯特隆(Michael Simone-Finstrom)说,让工蜂耗费精力采集这些树脂,演化出这种行为应该是由于其利大于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