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ontrol:大数据与食源性疾病监测交叉研究获进展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呈现出跨区域传播、变化快、难预测的特点。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多源数据的食源性疾病实时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部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与食源性疾病预测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在该交叉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Foo
:极性响应的比例型荧光探针用于铁死亡中脂滴和细胞核变化的监测
细胞铁死亡是一种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发现的与细胞铁死亡相关的疾病就包括了癌症,神经性疾病,器官衰竭、免疫系统疾病等。铁死亡是由铁离子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累积而导致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形态、生物学特征和机制调控中具有独特特征并明显区别于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在铁死亡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OS相关的脂质过氧化积累会影响脂滴等亚细胞器的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片逸出,防止刺激皮肤和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损坏,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身体作为传输媒介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方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Jerald Yoo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人体作为传输媒介,在为可穿戴设备包括在医疗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供电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电子》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现在非常流行,它们最显着的缺点之一是需要经常充电。电池的小尺寸和低容量意味着需要每天充电,频繁为多个小型设备充电并不方便。该团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ocroneedles-Iontophoresis for Diabete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
Talanta:一种新设备或仅需一毫升血液中就能检测到癌细胞的存在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数量极少,如果这些细胞能很容易就被检出,那么研究人员只需要使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技术就能对癌症进行诊断,从而就能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alanta上题为“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in whole blood using a dynamic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的集成可穿戴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糖尿病的原位监测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论文题目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icroneedle
《柳叶刀神经病学》点评颅内压监测全球研究进展
《柳叶刀神经病学》(影响因子30.039)正式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团队的特邀点评文章《全球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评估》。再次受到《柳叶刀神经病学》的邀请对重要临床进展做点评,充分显示了江基尧教授以及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文章对同期发表的一项纳入42个国家146家单位的颅内压监测
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课题组在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MEE)上发表了第一篇描述“生物多样性汤(Biodiversity Soup)”这一高通量条形码技术流程的论文。如今,高通量条形码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管理相关决策研究中的适用性已获得广泛共识,但是若要在更广的领
因美纳向全球病原体基因组计划捐赠6000万美元测序设备
2021年4月28日,因美纳(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携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其他公共和私营机构,承诺为全球病原体基因组计划捐赠价值6,000万美元的测序设备。该计划是2020年10月宣布的非洲病原体基因组计划(Africa PGI)的扩展,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全面的病原体基因组网络,在需要帮助的地区构建关键的公共卫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