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JM:揭示被污染的甲泼尼龙注射所引发的真菌性脑膜炎

2012年10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真菌性脑膜炎发病案例在美国持续地增长,医生们面临着如何提供早期的疗法来治疗患者,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J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了真菌性脑膜炎爆发的情况以及相应的抗真菌性脑膜炎的相关疗法。

2012-11-18

AAC:开发出抵御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酒精疗法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刊登了一篇题为“Efficacy of ethanol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olymicrobial biofilms”的研究报告,文章中...

2012-10-24

Kenaka公司推出用于纯化抗体的新蛋白色谱树脂

Keneka公司推出KANEKA KanCapA,这是一种新蛋白色谱树脂,用于纯化治疗抗体。 蛋白色谱树脂被广泛用于生产抗体,因为其有很高的亲和力已经出色的选择抗体能力。 KANEKA KanCapA公司同时展出了其碱液在重复使用后的稳定性,高抗体吸收容量。 公司计划在十月份上市销售这种蛋白树脂。 Kaneka同时在研发用于生物制药产品生产的新一代色谱树脂。

2012-10-11

mBio:揭示宿主体内白色念珠菌感知发动攻击时机的机制

一种常见性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也可译作机会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以一种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在我们的身体中存活,直到它感知到我们虚弱时,它快速地发动攻击。这种真菌有时会在免疫受损患者体内导致一种致命性的被称作念珠菌血症(candidemia)的感染。

2012-11-18

PLoS Biol:黄广华等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研究获进展

形态转换对于病原真菌迅速适应宿主多变的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通常共生于健康人体内不引起任何不良反应,但在免疫受损的人群中可能引起器官黏膜感染和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癌症化疗和器官移植等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和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成为临床上日益严重的问题。

2013-04-16

上海科技支撑PM2.5污染与防治战略

近日,上海市科委支持的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在科学会堂举行PM2.5污染与防治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持续雾霾天气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各抒己见。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出席并讲话。

2013-03-02

Stock:食用白色果蔬可预防中风

荷兰研究人员指出,食用部分为白色的水果和蔬菜可能比其他果蔬更能降低中风风险。 在《中风》双月刊11月一期上刊登的这篇研究报告说,每天每食用25克白色水果和蔬菜可以使中风风险降低9%,苹果和梨是吃得最多的“白色水果”。 报告作者、荷兰瓦赫宁恩大学博士后琳达·格赖普说:“绿色、橙色/黄色和红色/紫色果蔬与中风没有关系。不过,白色果蔬摄入量高的人与摄入量低的人相比,中风的风险会低52%。

2012-11-18

耳腊提供了鲸在一生中接触的污染物的见解

通过分析一条死去的蓝鲸的耳内积累的腊,科研人员提出了这个动物一生的激素水平和接触化学污染物的谱。许多长须鲸物种在与外界环境隔离开的耳道内持续积累蜡层,形成了在鲸的一生中存在的一个耳塞。Sascha Usenko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假说,即可以像使用树木年轮那样使用这些蜡层粗略地估计鲸的年龄,这些蜡层可能含有鲸自然分泌和从海洋中接触到的脂溶性化学物质的编年档案。

2013-09-17

PLoS ONE:一种中草药疗法可有效治疗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2013年9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中草药疗法或可用于人类常见真菌感染的治疗,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文章中研究者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很多糖尿病患者一般使用一种名为匙羹藤的中药草来帮助控制其血糖,但是匙羹藤同样也可以作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手段。

2013-09-14

Neuro Toxicol:少壮铅污染 老来易痴呆

人在幼年时受铅污染,会导致以后患老年痴呆症(又名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增高,因此需重视让孩子远离铅污染。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