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蚊子传播媒介在疟疾感染中的作用
疟疾寄生虫依次通过啮齿类、灵长类或人类宿主会增加寄生虫的毒性。其意义是,媒介传播改变毒性,但关于这一点的直接证据却一直都没有。在这项研究中,JeanLanghorne及其同事发现,蚊子传播内在改变“无性血液阶段”的夏氏疟原虫,后者又会引发被改变的宿主免疫反应。作者提出,疟原虫在蚊子媒介中的改变可能是在疟原虫生命周期多个阶段起作用的各个调控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Cell Host & Microbe:揭开疟疾的"隐形斗篷"
沃尔特和伊丽莎豪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疟疾"隐形斗篷"的一个关键分子,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寄生虫如何导致疾病并逃离免疫系统的包埋。 研究小组,由研究所传染与免疫部的Alan Cowman教授领导,已鉴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分子,该分子指导寄生虫启用其隐形斗篷来躲避免疫系统,并帮助其子代记住如何制备这个斗篷。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广谱疟疾疫苗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对多种疟原虫起作用的广谱疟疾疫苗,它已经在人类血液样本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验证有效。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内多种抗体的反应,能够同时对付一系列的疟原虫。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罪魁祸首,但由于疟原虫有许多种类,现有疫苗往往只能对付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效果不是很理想。
Nature:疟疾病原体的很多伪装
当疟疾寄生虫“镰刀形疟原虫”感染红血球时,它逃避免疫检测的办法是,一次只表达从抗原上来讲截然不同的60个var基因中的一个,然后在感染过程中再改为表达一个新的基因。在这项研究中,Louis Miller及其同事发现,“组蛋白H3修饰赖氨酸36三甲基化”(H3K36me3) 存在于转录起始点上,并沿被沉默的var基因的基因体(gene body)分布。
Nature:疟疾研究成果确定疟原虫免疫逃逸机制
7月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
Chip:加科学家开发出疟疾研究芯片
近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Hongshen Ma开发出一种轻便而精确的用来研究疟疾的装置。相关论文发表在目前最新一期的《实验室芯片》(Lab on a Chip)杂志上。 疟疾这种疾病目前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有5亿人受影响,并且甚至每年都夺取数百万人的生命。疟疾由一种能感染人红细胞的微小寄生虫致病,依靠蚊子传播。
PNAS:科学家揭示气候改变引发的全球疟疾分布情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本世纪末疟疾将会在高低地区被越来越多地出现。
Nat Commun:疟疾在非洲造成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负担变化模式的模拟研究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个数学模型,它能够捕捉到疟疾在具有不同传播强度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年龄相关的传播模式。
世卫组织报告称资金不足致全球疟疾防控步伐减缓
世界卫生组织12月17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2年,由于全球抗疟资金增长基本停滞,疟疾防控步伐减缓。 报告显示,如果要在全球所有疟疾流行国家实施防控措施,预计2011年至2020年每年所需资金约为51亿美元,相比之下,2011年全球抗疟资金总额(包括一些国家的国内筹款)仅为23亿美元,资金缺口超过一半。此外,疟疾流行国家所获抗疟物品大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