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解密DNA氧化损伤的修复机制

氧化应激是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元凶。当身体暴露于过量的电荷或者极强的氧化物中时,氧化应激便会发生。这些通常是在呼吸或其他代谢过程中发生,在持续的压力、暴露于紫外线或X射线时同样也会出现氧化应激。如果氧化应激过于强烈,它将压倒机体的天然防御。这些强劲的氧化物能破坏遗传物质,导致DNA产生一种有害的8-氧-鸟嘌呤碱基突变。

2012-11-18

上海交大研究D-型氨基酸氧化酶疼痛机制获进展

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课题组获悉:该课题组在发现和验证脊髓D-型氨基酸氧化酶(DAAO)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型潜在性靶点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福尔马林慢性疼痛主要是由脊髓自由基过氧化氢介导,DAAO抑制剂镇痛作用机制在于其抑制脊髓过氧化氢的生成。

2011-09-07

Chem Commun:姬建新等利用氧气氧化炔烃合成酰胺化合物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Direct use of dioxygen as an oxygen source: catalytic oxidative synthesis of amides 。”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杂志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 5.787 2010)上。

2012-11-18

PNAS:恢复捐献血液的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减少输血的有害效应

一项研究发现,对储存的血液的一种处理方式导致了动物在输血后向组织供氧能力的改善,而且有朝一日可能帮助减少与人类红细胞输血有关的不良心脏事件、肾衰竭以及死亡的风险。 在储存期间,红细胞迅速失去一氧化氮——这是血红蛋白携带的一种化学信使,以扩张血管的S-亚硝基硫醇的形式存在——因此也就削弱了细胞向组织供氧的能力。

2013-06-26

德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发取得重要成果

自2009年开始,德国联邦教研部开始实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专项科研计划,已实施了30多个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政府科研经费投入约1亿欧元,参与计划的企业投入5000万欧元。主要研究从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气体并加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过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工业化生产的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

2013-03-05

Biochemical Journal: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环孢菌素敏感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FPR1)属于A族G蛋白偶联受体,可被菌源性甲酰化肽及部分病毒来源的蛋白所激活,引起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和超氧离子释放。活化FPR1有助于清除病原菌和损伤组织,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3-02-24

Neurology:抗氧化剂或并不降低中风和痴呆的风险

2013年2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总水平和其患中风或痴呆的风险并无关联。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很多,比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以及维他命C和E。

2013-02-21

:三七总皂苷减轻缺氧复氧所致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6期出版的一项关于“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 attenuates hypoxia/ reoxygen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cortical neurons”的研究发现:三七总皂甙可①显着增强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的活力。②降低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含量。

2013-01-08

细菌能用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电力

图片来自:每日科学技术网站 2013年5月18日至21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第113届大会上,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会上称已经研制出一株能够生产电子的细菌,它们可以使用氢气作为其唯一的电子供体和二氧化碳作为其唯一碳源来进行生长。

2013-05-20

AAC:揭示绿脓杆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谱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刊登了一篇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myxin B resistom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中...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