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友病“0计划”正式启动,多方聚力构建血友病诊疗生态圈
2021年4月17日,值此世界血友病日,罗氏制药中国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共同举办中国血友病“0计划”暨中国血友儿童生存调研启动发布会。活动旨在聚集各方力量,进一步建立完善血友病诊疗生态圈,帮助更多血友病患者与家庭实现“0出血”、“0靶关节”的目标,拥抱告别轮椅的未来。
研究揭示乳制品摄入与肠道微生态、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关系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钜圣课题组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relationships among dairy consumption, gut microbiota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利用多组学揭
Nat Commun: 广泛可培养微生物组揭示移植肺脏临床稳定与菌群生态平衡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会影响肺部健康。然而,微生物群落组成与肺动态平衡之间的联系仍然难以捉摸。对此,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Laurent P. Nicod团队结合了扩增子测序和细菌培养技术,表征了来自64个肺移植受体的234个支气管肺泡灌洗样品中的活细菌群落纵向特征,并建立起与病毒载量,宿主基因表达,肺功能和移植健康的联系。相关结
海水池塘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ARB)的灭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对海水池塘养殖环境抗生素来源、抗生素抗性菌(ARB)的灭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题为“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source tracking of antibiotics in an e
Nat Commun:小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itomi Mimuro揭示了这里,我们显示了一个幽门螺杆菌非编码RNA(HPnc4160,也称为IsoB或NikS)调节病原体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细菌致癌蛋白的产生。
Cell Rep: 肠道微环境如何影响伤寒毒素的消炎作用?
此前研究发现,在沙门氏菌感染期间,细菌内部的伤寒毒素会在宿主细胞中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DNA损伤反应(DDR)的激活。此外,这些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而后者在炎症性肠病(IBD)和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的微生物组中丰度极高。尽管如此,目前我们对其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仍然不够了解。
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强效半乳糖凝集素-3抑制剂belapectin可增强Keytruda(可瑞达)抗肿瘤活性!
治疗晚期黑色素瘤(MM)和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0%、33%,与Keytruda单药治疗相比疗效提高。
关于缓释NT-3三维微环境支持神经干细胞自组织发育为具有修复用途的神经网络组织的研究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
创伤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组织缺损,损伤处的恶劣微环境给脊髓组织的再生以及移植细胞的存活带来巨大挑战。从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脊髓组织起至今近三十多年来,通过其中的胚胎脊髓神经元去替换死亡的脊髓神经元,在损伤/移植处形成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脊髓损伤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了验证。然而,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受到伦理学限制、移植物不易获取等多方
研究揭示土壤有机质分解温度敏感性与微生物K-策略间的生态关联
全球变暖加速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和CO2释放,研究SOM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于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全球碳收支预测十分重要。然而,由于Q10、SOM质量和微生物生态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Q10对持续增温的响应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缺乏微生物基因组学相关证据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化学
Science子刊:CAR-T细胞亚群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细胞毒性活性至关重要
2021年3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依赖于大量靶向肿瘤的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的活性。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临床成功。但是,CAR-T细胞是自主行动还是需要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相互作用仍未完全了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