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气候变化十年内或引起全球生态系统危机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在不远的未来,全世界将迎来一场严重的气候危机。生态系统将受到冲击;人类的文化难以延续;数百万物种也将走向灭绝。本世纪中期,这次危机可能会先从印尼的部分地区爆发,最终蔓延到全球大部分区域。 此外,即使人们想方设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只能将危机发生的日期推迟到2069年左右。这份研究报告出自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Oecologi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叶片同位素15N自然丰度值(δ15N)受氮循环的多个过程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如开放程度和可利用N状态。大量研究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相对于温带和北方森林氮更为富足,其生态系统氮周转和循环较快。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和土壤δ15N比温带森林的较高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普通现象。因此,比较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δ15N可以判断生态系统氮状态。
Nature:干旱对旱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平衡的影响
人们可能以为,气候变化(如对很多旱地所预测的干旱程度的增加)在21世纪可能会打乱碳、氮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些元素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生产的必要营养成分。 这项研究发现,干旱对全球旱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的浓度有一个负面影响,但对无机磷的浓度却有一个正面影响。这说明不同养分循环因干旱程度的增加会发生“去耦合”,后者可能会对控制初级生产力等关键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产生一个负面影响。
SBB: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维管植物和生物土壤结皮的镶嵌式分布是中亚荒漠区地表覆盖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占据了地表40%以上的面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的潜在光合能力与维管植物相当,据此推测,结皮发育土壤在干旱区碳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室内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生理测定方面。
Ann Bot:荒漠植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响应规律
在养分增加的条件下,不同类型荒漠植物生长速率均有所提高,而短命植物生长速率增加更为显著。短命植物的根冠比对养分变化响应比一年生长营养期植物更敏感。
北京海淀区将着力建设生态园林科技区
12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校地科教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在“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将着力打造优美生态园林科技区。海淀区代区长隋振江和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分别代表合作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广州开发区变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12月1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发布消息称,经三部委研究,决定批准广州开发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据介绍,今年10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广州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认为园区完成了规划设定的阶段目标和任务,基本条件和主要指标达到了国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要求。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副所长韩斌
Ecol Eng:刘贵华等滇池自然生态修复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Ecological Engineering刊登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刘贵华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Using sediment seed banks and historical vegetation change data to develop restoration criteria for a eutrophic lak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