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B2 癌症干细胞就会“冬眠”
2018年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Ag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鲜为人知的名为二亚苯基碘鎓(diphenyleneiodonium,DPI)的药物或能促进癌症干细胞进入“冬眠”状态,研究者发现,DPI能够有效关闭癌症干细胞的活性,抑制其不断增殖。图片来源:www.bostonbiomedical.com研究者Michae
Cell Reports:研究发现DBF4B剪接在肿瘤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1983年,Evans等人在实验中发现在海胆卵细胞中存在两种特殊蛋白质,它们的含量随着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变化,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又重复。因而他们将这两种蛋白命名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随后,这些周期蛋白很快被分离和克隆出来,并被证明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类的各种真核生物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并且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是
Nat Med:新型CAR-T细胞疗法有望治疗B-ALL白血病
图片来自iStock/Dr_Microbe。2017年11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I期临床试验中以患上治疗抵抗性的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的病人为实验对象测试了一种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细胞技术的新型细胞疗法。他
揭示生发中心的B细胞命运抉择机制
图片来自Science,doi:10.1126/science.aao2602。2017年10月16日/生物谷BIOON/---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s, GC)是短暂存在的微观结构,它们在免疫反应期间形成淋巴器官。它们是B细胞克隆增殖和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的场所。亲和力成熟这个过程会导致高亲和力抗体产生。生发中心是高度动态的,含有活化B细胞、特殊
治疗大 B 细胞淋巴瘤又一单抗获 FDA 突破性疗法指定
10 月 23 日,德国生物技术公司 MorphoSys 宣布,美国 FDA 将突破性疗法指定授予给公司单抗药物 MOR208,与来那度胺联用治疗不适于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MOR208 是一款处在研究阶段的 Fc 段修饰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 CD19,目前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是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方向。FDA 突破性疗法的授予旨在加
索元生物获得美国FDA许可,启动一项以精准医疗为指导的DB102一线治疗高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三期临床试验
2017年10月24日,美国,圣地亚哥。精准医疗领军企业索元生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接受其在研药物DB102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同意其开展治疗高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三期临床试验(ENGINE研究)。得益于中国药品注册领域多项改革政策,ENGINE研究在近期也获得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批准, 使得这项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可以在中美同步展开。DB1
Cell:鉴定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驱动基因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27。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淋巴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血癌,但是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却掩盖了它的极为多样化的且鲜为人知的遗传基础,这阻碍了对它的成功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这种癌症的最为常见形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
Nat Commun:B细胞如何“一触即发”有效抵御机体感染
2017年9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为了抵御感染,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或许会利用自身的基因玩儿一场冒险的游戏,破坏这些基因就能够促进B细胞制造抗体来靶向作用引发疾病的特殊原因,但同时也会产生细胞癌变风险。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剑桥巴布拉汉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 in Cambridge)的研究人员通过
科学家揭示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基底水平信号的分子机制
8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龙冬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Probing Transient Release of Membrane-Sequestered Ty
生态中心等在体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展合作研究,在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转录因子Nac1参与调控体细胞重编程。这项研究发表在《干细胞报道》(Stem Cell Reports)上。多能性干细胞能够转化为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典型的多能性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胚胎干细胞分离自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