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Res:胞外蛋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营造微环境

2017年9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骨是前列腺癌发生侵袭转移形成转移灶的一个重要组织,新转移灶的形成会导致病人出现骨的疼痛并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但是前列腺癌细胞为何会倾向于发生骨转移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全了解,有研究认为骨微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蛋白tenascin-C的沉积是基质反应性应答的一部分,在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

2017-09-17

Cancer Res: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受体信号通路

2017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者们发现宿主免疫细胞中的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信号通路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CD8阳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功能的分化。该研究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纽约的Roswell Park癌症研究中心的Mark J. Bucsek,等人。Mark J. Bu

2017-09-14

脑胶质瘤微环境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研究员方志友课题组脑胶质瘤微环境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结果以Melatonin attenuates hypoxia-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ell aggressive via Smad7/ CCL20 in glioma为题发表在Oncotarget上。

2017-09-06

Neuron:科学家们找到大脑控制机体运动的新线索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一项对大脑深处一个叫做"纹状体"的结构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控制动物所有活动的神经调节图谱。在这个"坐标系"中,动物相似的运动方式拥有相似的坐标方位。这项研究是由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euron》杂志上。"从耳朵到脚,机体的所有部位的运动模式都是由大脑的细胞活性所决定的。但直到如今,我们仅仅得到了有限的

2017-09-01

大咖谈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三角关系: 癌症,炎症与免疫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和相邻正常组织之间的部位,其组成包括细胞外基质、可溶性分子和肿瘤基质细胞。肿瘤微环境一旦形成,众多免疫细胞,如T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巨噬细胞等,都被趋化至此,构成肿瘤微环境主要基质细胞。除了细胞因素外,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分子,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分子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反映出肿瘤微环境进化的本质,而其最终结局则是大量免疫抑制细胞如

2017-09-05

梳理几种常见环境污染物的有害/有益作用

2017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甲醛是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眼、鼻皆具刺激作用,短期间吸入过多时会伤害呼吸道导致头痛、水肿等。甲醛进入细胞后还会伤害 DNA 造成基因突变,长期暴露可能致癌,国际炎症研究总署(IARC)指出甲醛极可能与鼻咽癌及白血病有关,也可能与肺部、口腔、咽部、胰脏及脑部癌症的产生有关。苯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化学物之一。它主要用于制造塑料、橡胶、染料、去污剂和杀虫剂等

2017-08-26

环境污染导致心脏病

2017年8月16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最新发表在《Circulation》的研究表明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导致健康、年轻的成年人分泌更多与应激有关的激素、物质代谢降低,而空气净化器似乎可以缓解这种负面的影响。PM2.5,是一种来自车辆、工厂、发电厂、焚烧的污染物。许多研究表明这种污染物会导致心血管和代谢方面的问题。但是,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不清楚,所以此项研究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研

2017-08-17

国家纳米中心实现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血小板的安全高效清除

 血小板在血液凝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血小板在维持肿瘤血管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过分泌5-羟色胺(5-HT)、血小板第四因子(PF-4)、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颗粒内容物或直接粘附于血管受损处,肿瘤相关血小板能够维持肿瘤血管内皮的完整,阻止肿瘤内出血。肿瘤相关血小板的这一特殊功能为肿瘤维持其快速生长的特性提供了保障,使肿瘤组织不会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营

2017-08-15

Environ Health Persp:晚上暴露在室外光照环境下会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2017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研究者们主导的长期性的大规模研究,女性夜晚过多地暴露在户外光照环境中会提高其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一现象在从事夜间工作的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相关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17日的《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上。此前研究已经表明夜间暴露于光照环境中会导致褪黑色素分泌水平下降,

2017-08-18

动物所发现血管微环境调控造血干细胞发育的新机制

 战国时期,“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思想家孟子的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生物体内,微环境同样是造血干细胞多步骤、多阶段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产生于主动脉-性腺-中肾区,随后迁移到胎肝(小鼠和人)或尾部造血组织(斑马鱼)进行扩增,进而迁移至胸腺向淋系分化,最后迁移至骨髓(小鼠和人)或肾髓(斑马鱼)以维持终生造血。由此可见,在造血干细胞发

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