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学浩教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提名、遴选、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我校王学浩教授榜上有名,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第一时间得知当选的消息,我非常高兴,心情也很激动!”,王学浩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对我个人和团队取得的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医院发展和江苏医疗卫生水平的肯定,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到很有压力:当选是成果,更是责任。

2012-11-19

Cell:晓东等两篇Cell文章揭示细胞坏死机制

1月20日,Cell杂志上刊登了王晓东研究组同期发表的两篇文章,阐述有关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信号传导通路中新的发现。 与人们早期的认识不同,现在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发育和生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细胞坏死还参与了人类的多种病理过程,如急性组织损伤以及许多免疫性疾病。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坏死是由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所执行的。

2012-11-18

守觉院士创新创业之路座谈研讨会暨六十四周年成就回顾活动在苏州举行

6月9日,“王守觉院士创新创业之路座谈研讨会暨六十四周年成就回顾活动”在苏州举行。本次活动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2013-06-18

培安副主任出席华夏基金会30周年庆典活动并考察香港医疗卫生体制

  2013年6月6日-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率团出席了在香港举办的华夏基金会3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王培安礼节性会见了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及香港医院管理局董事局主席胡定旭。

2013-06-18

MBE:文等发现有关雄性繁殖力和寿命的新基因

日前,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占祖兵在导师王文研究员指导下,研究了一个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基因家族新近起源的一对重复基因CG32744和CG11700。

2012-11-18

120位学者获2012年度中科院宽诚人才奖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审定,中国科学院120位学者获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其中,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石培礼等20位学者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高能物理研究所吴俊宝等50位青年学者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国晖等50位博士后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现将获奖名单予公布。

2012-11-19

PLoS ONE:琛柱等棉铃虫烟青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0。一般认为,这类蛋白在嗅觉感器中发挥作用,用来运输气味分子到嗅觉受体上。但是,研究人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这种蛋白不仅表达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嗅觉器官(触角)中,而且在雄蛾的精液中也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雄蛾可以通过交配将蛋白传递给雌蛾,并最终出现于雌蛾产的受精卵表面。

2012-11-18

华裔学者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10月17日,美国国家医学院布了65名新任院士名单,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教授。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王存玉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1990年赴美留学。来美后,他先后在北卡罗来那大学、密歇根大学从事科研、行医、教学活动,目前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2012-02-02

Ange Chemie:江云等在金属蛋白设计方面获进展

3月13日,国际著名化学杂志《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系陆艺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ramatic Increase of Oxidase Activity through the Genetic I

2012-11-18

振义陈竺院士的原创血癌特效药之殇

师徒两代,三位院士。左起分别为:陈竺、王振义、陈赛娟。 3月8日的科技日报上,两篇文章聚焦了同一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3月6日,纽约,他和中科院院士陈竺及其团队,因创造性地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标准疗法,摘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