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揭示绿瘦蛇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结合透射电镜、组学测序和功能实验等技术手段,探讨了体色多态性蛇类——绿瘦蛇(Ahaetulla prasina)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揭示了SMARCE1基

2023-03-22

Cancer Res: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或有望解释人类胰腺癌的两性性别差异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免疫疗法在治疗胰腺癌上会出现性别差异。

2023-03-31

东曜药业差异化CDMO战略初见成效,现金流实现首次转正

想要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下急流勇进,差异化创新和战略布局是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曜药业将加速更多新型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病患。

2023-03-21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基因组组装及抗白粉病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scale genome

2023-02-24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揭示罗伯逊易位在牛属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独龙牛中的罗伯逊易位可能通过染色质三维结构重塑去改变易位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驱动生物学功能发生快速进化,促进物种对地理隔离的新栖息地的适应,进而引发物种形成

2023-02-01

孙金鹏/张岩/于晓/冯世庆团队揭示膜受体识别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并产生差异性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在4种脂肪酸配体(EPA、LA、9-HSA、OA)和小分子激动剂TUG891激活下的GPR120-Gi/Giq复合物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2023-03-06

Science:科学家识别出与机体昼夜时钟相关的基因表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与昼夜节律钟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2023-02-16

Science:一种跨物种信号通路的发现解开了蜱虫免疫和发育的谜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节肢动物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第一种物种间信号通路,在这种信号通路中,宿主动物血液中的分子触发了寄生虫的免疫和发育。

2023-01-27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揭示同域物种形成的成种模式

 物种形成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域物种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中演化而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产生了生殖隔离的过程。然而,在同域物种形

2023-01-05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与自然受孕的后代,心血管代谢健康没有显著差异

这项目前最大规模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后代,在血压、血脂、糖代谢检测指标以及脂质水平方面,与通过自然受孕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或差异十分微小。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