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联手Xycrobe开发治疗炎症性皮肤病药物
人们常用“疥藓之疾”形容很小的隐患。殊不知,皮肤病也会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最近,制药巨头强生公司和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初创公司Xycrobe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新疗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达成协议的公司正是孵化于强生位于圣迭戈的孵化器中。
【盘点】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小编带你了解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以及新型药物的开发,小编对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
Science:揭秘基因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引发炎性肠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中两种缺陷性基因和一类有益细菌释放的信息及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离体人类细胞及人类肠道中的脆弱拟杆菌进行研究。
诺华自身炎症性疾病药物Ilaris三项适应症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近日,FDA授予诺华自身炎症性疾病药物Ilaris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涵盖适应症包括周期性发热综合征或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等。Ilaris(canakinumab)是一种选择性、全人源化、抗-IL-1β单克隆抗体,靶向抑制白介素-1β(IL-1β)。
Nature: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的遗传研究
2012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发现了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的遗传基础。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道疾病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与蒙特利尔大学医学副教授John Rioux博士已经确定了71个基因区域与炎性肠道疾病(IBD)发病有关,迄今发现与IBD发病相关的基因总数增加至163个。
揭秘引发炎性肠病的遗传架构
2012年11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克罗恩氏病(CD,局限性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胃肠道的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困扰了科学界很多年,十年以前,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基因和环境可以共同作用引发这些疾病,但是没有人知道其具体是如何引发疾病的发生的。 如今来自CD和UC研究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将他们收集整理的相关的疾病遗传信息进行分析,试图解开影响数百万人身体健康的谜底。
Sci Transl Med:开发出抵御炎性肠病的工程菌
2012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法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可以保护机体抵御肠道炎症的有益细菌,这种保护作用由一种人类机体蛋白弹力素来提供,这种蛋白可以人工引入到乳制品细菌中。这项研究可以为遭受慢性炎症疾病的患者带来帮助,慢性炎症疾病患者包括克罗恩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
Hepatology:科学家积极开发有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细胞疗法
2012年9月20日 电 /生物谷BIOON/ --新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具有天生迁移到小肠中的能力,这表明这类细胞有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力。 维克森林大学浸信会医疗中心Graca Almeida-Porad医学博士说:这些细胞参与血管的形成,并可能会被证明是一个改善IBD血管异常的强有力工具。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Hepatology杂志上。
Clin Gastr Hepatol:经常服用炎性肠病的药物可能会得白血病
免疫抑制药物thiopurines已经被发现会增加骨髓疾病的风险性,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而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患此病的风险高达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