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太多、太快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2020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每隔365.25天,当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时,人类就有机会按下重置键,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完美,与往常一样,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如何更好地饮食、规律锻炼和保持健康的建议,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战无不胜的且充满活力的,而且我们也会想要把自己从过去的放纵和懒散中解脱出来。图片来源:Thayut Sutheer
Sci Trans Med:新研究揭示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中大约75%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是,基因组的这些非编码区域并不是简单的“垃圾”序列。近日,由哈佛大学心血管医学系Mark Feinberg教授等人揭示了非编码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Nature:Toll样受体和特殊自噬蛋白之间的串扰或能调节锻炼期间骨骼肌中AMPK的激活
2020年2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TLR9 and beclin 1 crosstalk regulates muscle AMPK activation in exerci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锻炼期间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
辉瑞Vyndaqel(tafamidis)欧盟获批,首个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治疗药物!
2020年0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Vyndaqel(tafamidis),该药是一种每日一次的61mg口服胶囊,用于治疗野生型或遗传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成人患者。值得一提的是,Vyndaqel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欧盟被批准治疗ATTR-CM的药物。
JBC:鉴别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诱导子
2020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促进子;氧化性应激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能与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反应产生较高反应活性的脂肪醛,其能够修饰蛋白质并促进细胞或组织损伤。图片来源:C
Sci Rep:锻炼或许能像咖啡因一样增强机体记忆力
2020年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即使仅20分钟的轻快散步也能让机体的工作记忆和早上一杯醒脑咖啡一样提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安大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锻炼/运动或许能够帮助减少咖啡因戒断所带来的机体副作用,比如头痛、疲劳和偏执等。图片来源:Jeff Renaud/W
Epizyme表观遗传学药物Tazverik获美国FDA批准,首个上皮样肉瘤(ES)治疗药物!
2020年01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Epizyme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新型表观遗传学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表观遗传学药物Tazverik(tazemetostat),用于治疗16岁及以上、不符合完全切除条件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上皮样肉瘤(ES)儿科和成人患者。该药是一种口服、首创EZH2抑制剂
Science子刊:β淀粉样蛋白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它劫持去甲肾上腺素信号来激活病理性的GSK3β/tau级联反应
2020年1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缺失部分。这使得利用一种显著降低两种小鼠模型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和症状的现有药物进行概念验证实验成为可能,从而有潜力为这种破坏性疾病提供及时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
科学家发现血清淀粉样蛋白A促进炎性疾病发生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Serum Amyloid A Proteins Induce Pathogenic Th17 Cells and Promote Inflammatory Disease”的文章,发现了血清淀粉样蛋白A通过诱导致病性Th17细胞促进炎性疾病的发生。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
“癌症”样代谢或会增加人类大脑的尺寸!
2020年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的体积大大增加了,仅在人类机体中发现的特定基因就能诱发大脑干细胞形成大规模的干细胞池(pool of stem cells),因此,大量的神经元就会产生,其或许为大脑尺寸增加奠定了基础;如今研究人员鉴别出了名为ARHGAP11B的人类大脑尺寸基因,但并不清楚该基因的工作机制。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