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七聚体Pannexin 1通道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3月12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七聚体Pannexin 1通道的冷冻电镜结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竺淑佳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课题组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余学奎课题组联合完成。细胞之间的交流是细胞发育及细胞稳态
研究发现呼吸道病毒逃避免疫系统攻击机制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逃避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未来有望应用于开发应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疫苗。“人类偏肺病毒”是引发全球儿童和老人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常见原因,仅次于同一个病毒属的另一种单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2月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偏肺病毒”通过一种常见RNA甲基化修饰(m6
Lancet:巴瑞替尼可能用于治疗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
2020年2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鉴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规模和迅速传播,在疫苗生产出来之前迫切需要能够起作用的药物。对2019-nCoV的快速测序结果再结合对基于相关病毒基因组的分子建模提示着一些化合物可能是有效的,包括抗HIV的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药物联用。B
复旦大学张永振课题组发表Nature论文揭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中国正在爆发的人类呼吸道疾病有关
2020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寨卡(Zika)等新兴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如何、何时和何地出现新疾病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最近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报道了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自第一位患者于2019年12月12日住院以来,截至2020年1月25日,已报道了至少1975例病例
2015年美国科学家曾在实验室创造了一种冠状病毒,并能感染人呼吸道,跟武汉新冠病毒有关吗?
五年前的争议论文2015年11月9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传染病学家Ralph Baric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一篇极具争议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SARS冠状病毒骨架和来自中华菊头蝠的SHC014冠状病毒表面蛋白进行工程化改造,在实验室创造了一种杂交冠状病毒,这一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细胞,并能引起小鼠疾病。该研究表明,SHC014冠状病
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可消化光敏医学设备
根据目前的医疗手段,各种医疗设备通过插入胃肠道,以治疗、诊断或监测胃肠道疾病。在完成工作后,许多设备必须通过内窥镜手术切除。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现在设计出了一种方法,当这些设备暴露于LED的光时,触发它们在体内分解。
Nature: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抵御诸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诱发肺炎的病毒的新型疗法
2019年1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阳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阐明了人偏肺病毒(HMPV)的关键组分结构后,发现了一种使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偏肺病毒(HMPV)两种病毒失活的新方法。图片来源: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RSV和
医学难题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有望商业化?
近日,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的科学家JohnR.Mascola在Nature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发表了他们在过去18个月在疫苗领域的最新研究。文中提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已在一期临床研究中进行了测试,为基于结构的疫苗设计提供了关键的概念证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该病毒经空气飞沫和
科学家分离出近八千种人体消化道菌株样本
人体消化道是成千上万种不同细菌的家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目前已分离保存了近8000种人体消化道菌株的样本,并揭示了其遗传和代谢背景。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Medicine上。研究小组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大约90人的粪便样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种群在个体内的变化情况。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生活在波士顿地区的人们,但研究小组也在收集来自全球各地的更多样本,希望能够保留
Science子刊:揭示中性粒细胞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机制
2019年1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包括哮喘在内的过敏性气道炎症(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多种免疫和非免疫因素促进这种疾病的产生和进展。中性粒细胞动员、招募和清除必须受到严格控制,这是因为过度活跃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参与包括哮喘在内的慢性疾病的病变。在治疗上靶向中性粒细胞的努力并未考虑它们的多效性功能以及破坏在稳态和炎症过程中控制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