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青海沙蜥采取洞穴“共享”办法越冬
育幼行为在哺乳类和鸟类中很常见,而在爬行类动物中却非常稀有。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蜥蜴物种,如何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是幼体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幼体的存活率是衡量成体繁殖适合度的关键指标。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傅金钟课题组齐银博士假设,蜥蜴成体会采取一定方式的育幼行为来帮助幼体越冬,例如在严寒的冬季允许幼体和自己同穴过冬。
PNAS:开发出“借腹生鱼”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新开发的冷冻保存技术,在虹鳟体内培养出山女鳟的精子和卵子,并且利用这些精子和卵子繁殖出了山女鳟。 研究小组带头人、东京海洋大学教授吉崎悟朗认为,这项“借腹生鱼”技术有望使永久保存濒危物种成为可能。 东京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山女鳟的精巢注入保存液,然后用液氮冷冻。
Cell Research:斑马鱼胚胎中实现基因编辑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一种RNA导向的Cas9核酸酶在哺乳动物细胞和斑马鱼胚胎中有效实现了位点特异性基因编辑。相关论文“Genome editing with RNA-guided Cas9 nuclease in Zebrafish embryos”发表在3月26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J Zool Syst Evol Res:裂腹鱼属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Nature Methods:TALEN在斑马鱼同源重组中的精确基因组修改中的应用
Nature Methods杂志是Nature出版社旗下的著名期刊之一,也是方法学领域的权威刊物,主要刊载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进展,在去年之前,大陆学者在此刊物上发表的技术文章仅有3篇。
Dev Cell:斑马鱼模型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之谜
关于干细胞调控的基础知识,在斑马鱼胚胎神经组织中,产生令人惊讶人类大脑神经变性疾病新的见解。一项新的研究科学家VIB and KU Leuven确定负责此过程中的分子。
Nat Commun:新型斑马鱼模型或可帮助开发治疗严重癫痫症的疗法
2013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斑马鱼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突变,其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Dravet综合征(DS,严重肌阵挛癫痫)的疗法,该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癫痫症,其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癫痫发作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PLoS One:洞穴中发现抗生素抗药性的普遍流行
图中为研究者在Pearlsian海湾,背景为洞穴中方解石的相关信息 (Credit: Copyright Max Wisshak) 近日,国际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文章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和阿克伦大学的研究者在新墨西哥的龙舌兰洞穴发现了一种普遍流行的抗生素抗性细菌,龙舌兰洞穴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洞穴,人类已经有超过四百万年没有与该洞穴接触了。
PNAS:揭示斑马鱼色素细胞形成条带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斑马鱼的特征条带反映了这种动物的皮肤上的色素细胞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科研人员长久以来就注意到了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重现动物界的许多特征条带和斑点,动物图案背后的生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解释。
Nat Commun:斑马鱼可用于癫痫药物筛选
化学药物Clemizole在“Dravet综合症”的一个斑马鱼模型中能有效防止癫痫类发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这一发现确认了一个新方法,后者有可能被用来识别癫痫病的另类疗法。 “Dravet综合症”是一种从婴儿时期开始的严重癫痫,以严重的、自发的和复发的发作为特征,用现有抗癫痫药物无法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