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水生生物产生遗传毒性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军团队在《危害性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连续发表“姊妹篇”研究论文,揭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肝脏和脑组织生态毒理效应新机制,使得评价其对水生生物毒理作用有了新的理论支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新兴聚氯乙烯增塑剂,在加工使用

2021-12-29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一种抗Dox心脏毒性的候选植物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阿霉素(Dox)致心脏毒性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调节细胞死亡形式。此外,临床干预效果不理想。铁依赖、脂质代谢异常和过量活性氧生成是铁死亡的三个特征,是潜在的治疗干预靶点。

2021-12-07

Neuron:新型组合性疗法或能减少帕金森疾病中毒性蛋白聚集物的水平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药物组合疗法或能修复帕金森疾病所影响的大脑细胞中国破碎的溶酶体酶类通路。

2021-11-29

基于关键基因靶向分析,确定miR-145-5p对足细胞毒性机制的新方法

MicroRNAs (miRNAs)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在检测miR-145-5p是否能减轻肾脏损伤时,作者意外发现,正常对照组小鼠细胞外囊泡中负载miR-145-5p可诱导蛋白尿和足细胞足突消失。

2021-11-19

PD-1依赖的CD137协同刺激的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局部肿瘤杀伤而无全身毒性

细胞表面受体CD137的表达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与其天然配体4-1BBL的结合来增强抗癌T细胞的功能。

2021-11-16

Nature子刊: 微环境IL-6抑制细胞毒性化疗产生的抗癌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主要通过DNA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尽管这些药物引起的炎症可以刺激抗癌免疫反应。目前尚不清楚控制这些明显效应和限制体内dna损伤介导的细胞死亡免疫原性反应的机制。

2021-11-10

纳米二氧化硅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课题组在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um apolipoprotein A-I depletion is causative to silica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vascular damage为题,发表

2021-11-01

Cell Stem Cell: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的持续杀伤受线粒体翻译影响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能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和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线粒体质量与CTL抗肿瘤活性相关,在CTL寻找、识别和杀伤目标时,线粒体如何参与这一过程尚不清楚。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0(USP30)是一种已知可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去泛素酶,在对单基因缺失小鼠的大规模筛选中被确定为CTL杀伤性的调节因子。近期,来自

2021-11-04

胆固醇诱导的毒性:胆固醇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的综合观点

胆固醇水平高通常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许多研究表明,胆固醇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的过量积累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2021-10-14

Science:揭示细胞毒性T细胞如何重新装上武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杀戮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能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和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这种杀伤性是由专门的溶细胞蛋白---包括穿孔蛋白和颗粒酶B---的释放所介导的,这些溶细胞蛋白来自储存的分泌颗粒。使CTL成为特别有效的杀手的一个特点是它们能够进行持续的、连续的杀伤,单个CTL攻击多个目标,一个接一个地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