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靶效应大大降低!
2018年2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基因疗法是治疗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的一种新型策略。一种基因疗法涉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直接修复缺陷基因。尽管它具有治疗潜力,但是也会导致不想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基因错误,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在一项最近发表于《Genome Research》上的新研究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改进版的CRISPR-Cas9系统,能够在显著降低
Nat Genet:免疫疾病背后隐藏的遗传效应可能会被忽略
2018年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桑格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阐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如何在人群之间来模拟免疫反应的变化。图片来源:watchfit.com研究人员发现,当免疫细胞处于特殊状态下(比如当其被激活时),免疫反应的差异就取决于实验的某个阶段所观察到的遗传变异。在其
研究发现基于AAV9的高剂量基因治疗在动物模型中产生了严重致命毒性!
2018年2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和小猪身上高剂量使用可以到达脊髓神经元的腺相关病毒(AAV9)输送基因进行基因治疗会产生严重的致命毒性。肝脏和神经元毒性与其他AAV病毒载体的免疫相关毒性不同。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Human Gene Therapy》。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James M. Wilson博士及其同事评估了使用AAV9变异体(AAVhu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长效、低毒性的HIV药物
2018年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题为“From in silico hit to long-acting late-stage preclinical candidate to combat HIV-1 infec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
东莞“莞榕计划”实现完美收官莞台生物产业合作聚集效应初显
12月27日上午,东莞市市长梁维东在市行政办事中心会见了广东省政府顾问、台湾联华电子集团荣誉副董事长、台湾两岸生技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宣明智及“莞榕计划”20家企业代表一行, 市政府顾问、莞榕计划实施公司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宋涛董事长等陪同会见。双方就“莞榕计划”的顺利收官,及下一步深化莞台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加强莞台生物企业的进一步对接和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会见前,“莞榕计划”签约暨授
记忆CD8 T细胞起源自效应T细胞
图片来自iStock/Dr_Microbe。2017年12月15日/生物谷BIOON/---记忆CD8 T细胞(memory CD8 T cell)因让免疫系统获得记忆而赢得它们的名字---它们有助人体记住某人之前的感染或疫苗接种。记忆CD8 T细胞能够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记忆CD8 T细胞在血液中循环,并存在于淋巴器官中,是长期存在的T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CD8 T细胞经训练后能够杀死
Science:首次从结构上揭示帕金森病的关键组分的毒性产生机制
2017年12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毒性蛋白聚集物如何破坏健康的神经元的细胞膜,导致它们的细胞壁出现缺陷,最终导致一系列诱导神经元死亡的事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2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membrane disruption and cell
科学家发现能够促进机体肥胖的“滚雪球效应”基因
2017年1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你拥有较高的体重指数(BMI),那么你机体中或许就有9个基因会让你增重。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研究者David Meyre教授说道,这就好像山顶上的一个小雪球一样
Plos One:常用止痛药或许具有潜在负面效应
2017年12月8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我们需要降低常用止痛药的使用时间,以降低患肥胖症以及失眠等风险。过去十年来,止痛药(例如鸦片以及一些抗抑郁,抗慢性疼痛止痛药)的处方数量急剧增高。而根据最近由来自Newcastle大学研究者们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些药物对人体或许具有潜在的负面效应,因此需要降低其使用剂量。研究结果显示,常用的治疗疼痛的药物,例
碳离子束辐射对拟南芥基因组诱变效应研究获进展
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是植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辐射诱变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共性课题。目前,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集中在表型、染色体畸变、遗传物质多态性及特定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而分子水平的突变特征研究仍相对薄弱,欠缺全基因组水平大视角、多方位及大样本量数据支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浅层治疗及生物辐照终端提供的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