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设计“变构+竞争”双重作用模式的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细胞坏死方式,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K1)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发靶向RIPK1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抑制剂能够为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脓毒血症等的治疗提供新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兵、唐炜、许叶春研究团队,以

2021-12-21

Alzhe & Deme:科学家绘制出与人类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相关的糖基化模式图谱

2021年12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脑中的N-链蛋白糖基化是研究人员在葡萄糖利用过程中并未充分研究的一个方面,其影响着多种细胞过程,包括静息膜电位、轴突激活和突触囊泡运输等。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lzheimer's & DementiaIn上题为“situ spatial glycomic imaging of mouse

2021-12-22

Current Biology:全寄生植物盾片蛇菰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与转录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该习性在被子植物中独立起源了十二次,产生了4500多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通常表现出营养器官退化、叶绿素部分或全部丢失、基因组特化等特征。研究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寄生习性的进化机制。植物细胞内有三大基因组,即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目前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主要聚焦于

2021-12-22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研究发现激酶解锁异染色质的“递进修饰”模式

  《细胞死亡&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裴端卿/陈可实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AP2K6 Remodels Chromatin and Facilitates Reprogramming by Activating Gatad2b-P

2021-11-27

骆驼刺叶磷组分分配模式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磷组分的重新分配被认为是植物应对磷限制的高效磷利用策略。多年生的荒漠植物骆驼刺作为豆科植物可从土壤和地下水中吸收氮素营养,也可以生物固氮的方式获取氮。因此,骆驼刺需要吸收更多的磷素养分或采用高效利用体内磷素养分的方式来维持养分平衡。然而,当前对生长于不同磷有效性土壤上的骆驼刺叶磷组分分配模式和与土壤特性,尤其是土壤磷库的关系尚不

2021-11-08

数字化创新模式或成为全球医药企业新型增长引擎

数字化创新模式或成为全球医药企业增长

2021-11-06

科学家发现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机制

 哺乳动物在进入青春期后,骨骼从快速增长(lengthening)模式逐渐转变成缓慢增粗(thickening)模式,然而变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了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细胞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标题为“Tracing the

2021-10-14

Nat Metabol:定期的禁食模式或能中断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方式 从而帮助个体活得更久且更加健康!

2021年10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所诱导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题为“Fasting-mimicking diet prevents high-fat diet effect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and lifes

2021-10-21

变革之路 | 阿里健康与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政策逐步放开并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而疫情催生下,数字化医疗突飞猛进的被激活。新冠期间,互联网医院、电子医保卡、找药和送药服务组合在一起,为中国慢病患者打造全新的居家疾病管理新体验。

2021-10-15

模式视触觉传感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部研究员王硕团队在机器人多模式视触觉感知领域取得进展。团队针对高精度多模式触觉传感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视触觉传感技术路线——GelStereo系列,推动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及灵巧操作领域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机器人多模态感知及灵巧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