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刘涛/杨兴团队在蛋白质药物定点多修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治疗性蛋白质,比如抗体、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酶等等在各类疾病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天然蛋白由于成药性的缺陷,如疗效差,半衰期短,系统性用药毒性大,免疫原性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科研和
深圳先进院严飞团队通过超声分子成像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评估肿瘤转移潜力
为了实现对肿瘤EMT变化的在体检测,研究团队对处在不同EMT状态的早期荷瘤小鼠和晚期荷瘤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了E-cad-GVs/N-cad-GVs超声分子探针,并对肿瘤进行超声分子成像检测。
Nature子刊:杨运桂/杨鹏远/李伟/杨莹合作揭示m5C调控Th17细胞命运及结肠炎发生机制
这项研究解析了Th17细胞中RoRγt偶联Nsun2,特异性催化Th17细胞关键细胞因子转录本上m5C修饰的形成,促进其靶基因mRNA的稳定性,为Th17细胞诱导的肠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机制提供研究线索。
STTT | 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杜伟杰发现心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抑制缺血性心力衰竭中肿瘤铁死亡的敏感性
一般来说,心力衰竭(HF)患者患癌症的风险较高。铁死亡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人类癌症。外泌体在近端和远端器官-器官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旁分泌方式调节疾病。
为新一代ADC药物奠定基础,刘涛/杨兴团队开发蛋白质多功能修饰平台
该工作开发了一套双功能非天然氨基酸位点特异性引入到蛋白质,进而实现蛋白质多功能修饰的平台,可以轻松获得高产量的蛋白质双偶联物和多偶联物。
STTT:魏于全/杨阳/陆方团队开发双AAV载体先导编辑,治疗遗传性失明
该研究通过优化基于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plit intein)和双AAV载体的先导编辑器,对Rep65基因无义突变的先天性黑蒙症小鼠模型进行了有效且精确的基因治疗,并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视力恢复和维持。
Cell Res:杨巍维团队等利用生物分子模拟预测代谢酶新功能,并揭示结直肠癌发生新机制
新的证据表明,一些催化代谢物磷酸化的代谢酶也可以作为蛋白质激酶磷酸化各种蛋白质底物,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许多其他的细胞过程。然而,代谢酶能否作为蛋白质磷酸酶去磷酸化蛋白质却鲜为人知。
Nature子刊:杨辉团队开发新型DNA碱基编辑器,首次实现高效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DNA损伤修复蛋白Polη(一种在跨损伤DNA复制过程中倾向于在AP中间体对侧添加A的DNA聚合酶),大大提高了A-to-T的编辑效率和纯度
NAR: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马迎飞团队开发高通量制备底盘噬菌体方法
在CiPGr的操作过程中,研究团队只需要获得噬菌体基因组序列,就能够将该方法轻松推广至其他野生型噬菌体而不需要其他先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