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法国南部发现吉普赛恐龙化石 体长超过12米

据外媒报道,近日科学家在法国南部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遗迹,距今约7500万年。据悉,发现的化石属于泰坦巨龙的一种,体长超过12米,叫做吉普赛恐龙(Atsinganosaurus velauciensis),有报道称其和罗马尼亚恐龙十分相似。

2015-03-26

寒武纪大爆发:数亿年生物化石隐藏起源之谜

据国外媒体报道,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两千多年前以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为背景,描绘了神话世界中的历史传说,该巨作就是《变形记》。在作品中大量虚构了任务或者真事的变形事件,其中有人物变成各种动物、植物的情节。但是,现实世界中是没有这样的奇迹的,有的只是蝌蚪变成青蛙、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事实。想想看,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体形态和生命周期,却来自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这肯定是自然界中最奇特的过程之一。

2015-03-26

昆明动物所等通过动物DNA鉴定发现中国金丝新种群

金丝猴属于灵长目疣猴亚科,包括滇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其中前三个种类都分布在我国境内。2010年初,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在缅甸克钦邦东北部发现一个新的金丝猴物种。但由于采集的是动物尸体,不能肯定该新物种是否依然存在。2012年3月,怒江州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再次在怒江州境内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金丝猴新种群,工作人员拍摄到了影像资料并采集到了粪便标本。

2015-03-26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新添两只“同父异母”滇金丝

近日,两头“同父异母”的两只可爱的金丝猴宝宝同一天顺利诞生,这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人工繁殖的子二代滇金丝猴,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上世纪8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展了滇金丝猴的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人工驯养繁殖,在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滇金丝猴保护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该种群正在不断扩大。

2015-03-26

中国科学家获世界首例经过基因靶向修饰的小

中国多家单位合作运用目前世界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实现食蟹猴及猕猴的靶向基因修饰,获得世界首例经过基因靶向修饰的小猴

2015-02-15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破译金丝基因组,解析植食性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诺禾致源共同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金丝猴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为解析金丝猴适应植食性的分子机制、系统发育和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

2014-11-03

Am J Primat:金丝属种存在于中国的首个照片证据

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了首个证据,证明了最近发现的生活在中国的金丝猴种群“Rhinopithecus Strykeri”。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一直不能拍到这种猴子的照片,据说这种猴子向上翘的鼻孔使得它在雨中会打喷嚏。这篇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动物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

2012-11-18

PNAS:法美学者发现东南亚最古老现代人头骨化石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日前发表公报说,一支包括法国和美国学者的国际考古团队在老挝北部山区发现了东南亚出土的最古老现代人头骨化石,经检测,可追溯至4.6万至6万年前。 据公报介绍,团队中包括来自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者,他们在老挝北部的安南山脉中发现了这一头骨化石。有关这一考古发现的报告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2012-11-18

新疆发现一种新型肉食恐龙化石 距今1.61亿年

中美研究人员5月3日在《古生物分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中国新疆发现一种尚处于婴儿期的恐龙的化石,研究表明这种恐龙生活在1.61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新型肉食恐龙。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敖闰,也就是《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

2013-05-07

:云南发现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在2012年10月2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对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的研究成果。本属名献给中国泥盆纪脊椎动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先生。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