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ics:X染色体数目引起肥胖的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男女两性在体重,脂肪分布及代谢疾病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之前的研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男性及女性体内不同性激素的作用。 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的研究人员Karen Reue等人发现,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是肥胖表现出性别差异的内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0日发表在PLoS Genetics。
PNAS:研究称男性Y染色体并不会消失
许多年以后男人将会消失?这是前段时间科学界发现决定男性特征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在不断减少后出现的一种极端推论,英国研究人员就此表示,他们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Y染色体不会消失。 Y染色体是男性所独有的、决定男性特征的染色体。之前有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在不断减少,按此速度推算在约1000万年后Y染色体将完全消失,有人因此做出了男人将随之消失的推论。
HMG:广州生物院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初探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症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Miguel Esteban博士研究组成员成功建立了特纳氏综合症、Warkany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和Emanuel综合症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证明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影响重编程的发生和完成,不影响多能性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Mech Ageing Dev:染色体短与老年疲劳相关
发表于新一期《衰老与发育机制》(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Chromosomal aneuploidy in the aging brain"表明70岁后双胞胎中DNA较长的人比其同胞的劲儿大,身体耐力好。与同胞相比,染色体最长的人自称其在爬楼、跑步和举重方面的优势最大。
科学家合成第一个真核生物染色体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合成生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制造出人造真核生物染色体,他们将这个特制的染色体嵌入了啤酒酵母体内,这个人造染色体不仅可以发挥特定作用,而且还能成功遗传给下一代的酵母。至此,我们离创造人造生命又近了一步。
Investigative Genetics: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
东亚是亚洲的一部分,面积广阔、风光旖旎。东亚有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主要分为四种体质类型:新石器时代东亚人,即蒙古人种;旧石器时代大洋洲人,即澳大利亚人种;旧石器时代东南亚人,即尼格利陀人种;还有欧洲人即高加索人种。东亚有阿尔泰、南亚、南岛、侗傣、苗瑶、汉藏和印欧等七个语系的200多种语言。这使得东亚成为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
Cell:揭示维持染色体稳定的分子“尼龙扣”
2013年6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地解剖分子过程从而解释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研究者揭示了三种蛋白质如何在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上进行反应来产生一种强大的蛋白支架来维持端粒的平衡。
Science:新研究有助开发基因治疗的人类人工染色体
着丝粒是基因组中的特殊区域,是能通过显微镜识别的交叉形染色体的主缢痕。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牵连着着丝粒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在大多数生物中染色体的位置并不取决于DNA的序列。近期来自德国马普免疫生物和表观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一种DNA的包装蛋白——组蛋白CenH3对染色体着丝粒的定位、功能和遗传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