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Precis Oncol:科学家识别出一种用于进行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特点是胰腺星状细胞(PSC)会形成致密的间质,目前科学家们并没有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来及时对该病进行诊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题为“Pentraxin 3 is a stromally-derived biomarker for de
Cell Rep: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或能重编程肥胖相关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系统性免疫蓝图和肿瘤微环境!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目前已经能够改善一部分癌症患者的治疗结局,但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限制就是大部分患者都不会产生反应,这部分归咎于患者机体出现的免疫抑制;而肥胖似乎是改善某些癌症患者机体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关键,但其对乳腺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Im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外泌体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细胞外小泡(EVs)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媒介,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们几乎由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并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可以从宿主细胞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引发受体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新近研究表明,EVS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起重要作用。来源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EV介导近端
Neoplasia:组织微环境中的分子改变或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2021年6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科学家们对驱动结直肠癌发生所需的基因突变了解地很多,但对肿瘤发生的组织特异性选择性微环境的描述仍然较少;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大最常诊断的癌症类型,预计2021年将会有15万人罹患此类癌症,每年结直肠癌在美国都会引发大约5.3万人死亡,这就使得其成为了引发美国癌症患者死亡的
Nature:早期肺癌细胞或会“拉拢”免疫细胞来帮助肿瘤入侵肺部组织
2021年6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巨噬细胞在塑造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力以及对免疫疗法反应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其也是开发新型癌症疗法的重要靶点;然而,调控巨噬细胞时非常困难的,因为目前研究人员缺少对肿瘤巨噬细胞区室分子和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巨噬细胞产生于两个不同的谱系,组织驻留的巨噬细胞能在局部自我更新,其并不依赖于成体的造血过程,而短命的单
Cancer Discov:抗炎药物重塑肿瘤免疫环境增强免疫关卡阻断效果
近日,曼彻斯特大学研究者在Cancer Discov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nti-inflammatory drugs remodel the tumor immune environment to enhance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efficacy"的文章。确定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效的策略仍然是一个主要的临床需要
一种创新的NRF2纳米调节剂诱导肺癌铁死亡并诱导免疫刺激的肿瘤微环境
一种纳米药物同时靶向肿瘤微环境和癌细胞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在此,作者报道了零价铁纳米颗粒(ZVI-NP)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和抗癌免疫的双重特性。这种双功能纳米药物建立了协同诱导铁链癌细胞死亡和重新编程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有效策略,这突显了ZVI-NP作为一种先进的综合抗癌策略的潜力。图片来源:doi:10.7150/thno.57803零价铁纳米颗粒(
Plant, Cell & Environment:揭示幼苗子叶助力早熟大豆适应高纬长日环境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子叶的开花诱导功能及其分子基础,揭示了子叶在早熟大豆品种适应高纬度长日照环境中的独特作用。相关研究在《植物细胞和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据韩天富研究员介绍,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
6小时安装+负压环境!“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在广州建成!
为进一步快速提升广州当地的核酸检测通量,6月1日晚上,四组“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在广州体育馆快速搭建,并预计在6月3日全部投入使用,届时检测日通量可达单管12万人份。“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由广州实验室和国家呼吸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金域医学、华
Science:新研究揭示较大环境中哺乳动物大脑的空间编码
2021年5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大脑经常被比作一台电脑,它的硬件由组装在复杂回路中的神经元组成;它的软件是管理神经元行为的大量编码。但有时,即使大脑的硬件似乎不足以完成任务,它也会表现得异常出色。例如,尽管大脑的空间感知回路似乎适合代表更小的区域,但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如何设法在大规模环境中导航的,这一直是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