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癌细胞从健康细胞获取线粒体DNA
新西兰马拉格汉研究中心的迈克·贝里奇教授(Mike Berridge)领导的小组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线粒体DNA能在动物肿瘤细胞间移动的团队。他们的文章上周发表在《细胞》杂志的子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
:DNA应激和p53影响肿瘤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
6月6日,Cancer Research在线报道,肿瘤细胞中DNA应激和p53状态可差异性影响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家族的表达。 转录因子p53调节包括TOLL样受体(TLR)在内的固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这提示p53也调节人类免疫反应。TLR家族构成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的细胞膜糖蛋白,介导固有免疫反应。TLR激动剂已被用于肿瘤治疗的佐剂。
Sci Transl Med:超灵敏稀有细胞检测技术
7月4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一项高灵敏的新型全血内稀有细胞检测技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检测稀有细胞(<100个细胞/毫升全血),并对单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测量的能力在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然而,细胞密度低,样本量小,以及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净化等限制因素阻碍了这种方法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Nature:科学家发现新型DNA合成机制 或可解释细胞特殊遗传突变的发生
2013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普渡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细胞修复破碎DNA链的分子机制;当染色体遭遇氧化压力、电离辐射、复制错误等问题时其会发生DNA双链断裂,此时细胞就会利用相似的染色体DNA片段去弥补断裂的缺口。
美国Sequenom公司开发无创孕期癌症检测技术
美国Sequenom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依靠其无创性产前诊断来驱动增长和规模扩增。但如今,该公司推出了全新产品MaterniT21,该产品能够测试孕妇患癌的情况。这一潜在的改变将使Sequenom扩张其市场范围。
Analy Chem:监测HIV的新型移动DNA检测技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简便高准确率的检测技术,来检测患者机体中的HIV迹象及病情发展程度。
Mutagenesis:首次发现二手烟可引发人类细胞出现DNA损伤
2013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二手烟可以导致人类细胞出现明显的遗传损伤。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Mutagenesis上。同时研究者也发现,慢性二手烟的暴露比急性暴露危害更大,引发的DNA损伤更为严重。
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所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康宁研发智能玻璃引入生物技术 可检测DNA
日前,康宁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智能玻璃,在不需要任何外界医疗器具的前提下,能够分析屏幕表面的液体,从而检测用户的身体状况以及DNA,甚至还能够监测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Genome Med:癌症细胞的特殊DNA“指纹”
不管癌症处于哪个阶段或者哪种类型,其似乎都可以共用一种名为表观遗传组的签名,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吸附在DNA上、广泛分布及具有一定化学标记的新型甲基基团,这些标记可以帮助管理是否基因需要开启或关闭,以便最终揭示细胞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