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评论:当选美国院士能说明什么

美国科学院当地时间4月30日消息,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当选2013年该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耶鲁大学终身冠名教授邓兴旺和陈雪梅、YangWei等三名华裔美籍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据5月1日《人民日报》)。

2015-03-26

颜宁、Nature再发重量级成果

 日前,清华大学和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单颗粒低温电子显微技术,解析了兔RyR1与其调节子FKBP12结合时的结构,总体分辨率达到了3.8 Å。这一成果于12月1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网站上,文章的

2015-03-26

哈佛大学教授评介的工作

今年6月29日,施一公实验室以长文形式在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文章描述人类γ-分泌酶复合物(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引起高度重视。

2015-03-26

做客上海交大 讲述《我的科学生涯》

3月29日上午,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教授以《我的科学生涯》为题做客上海交大医学院“甲子”大庆特邀报告——“医源杏坛”。在报告中,施一公教授从宇宙之美到“晶体生长出凤凰涅槃般的图案”,从宏观讲到来自分子和电子超微观的生命之美,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科学之艺术,让在座频频为之惊讶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2015-03-26

吴杨奖新增基础医学奖 邵峰获奖

被人称之为“中国医药最高荣誉”的“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昨日(11月2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颁奖典礼

2015-03-26

:八面玲珑的人难做科学家?

8月2日,在2015年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夏令营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大赛上,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双院外籍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普

2015-03-26

北大饶毅和清华联手撰文:炮轰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核心提示: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这篇“檄文”,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北大清华教授“炮轰”科研基金分配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以“檄文”方式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因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又成焦点。 两人都有国外学术经历。

2015-03-27

郑大演讲:结构生物学是主流前沿方向

6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人文与科学院外籍双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应邀在郑州大学“立德树人导师学校”和“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做《科学、艺术与结构生物学》的专题报告。 施一公教授从宇宙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开篇,为大家展现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宇宙之图。施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当今生命科学的四大支柱: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

2015-03-26

:我们在经历着生命医学最激动人心的时代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首先,我代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欢迎同学们、家长们、和老师们参加生命学院2014年毕业典礼,这也是老生物系、生命学院过去三十年第一次为毕业生郑重而又隆重地举行仪式,共同庆祝同

2015-03-26

Cancer Cell十周年出特刊 加入编委会

《癌细胞》十周年特刊封面设计赛的获奖作品,由哈佛大学的Scott Armstrong和Eric D. Smith设计 《癌细胞》(Cancer Cell)是Cell出版社旗下的一份癌症研究权威期刊,其2010年影响因子为26.925。《癌细胞》主要出版癌症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发现,包含分子、细胞生物学以及临床肿瘤研究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这一杂志还提供癌症研究前沿进展的专家解析和评论。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