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冠肺炎安全研究!
2020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乔治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病毒学家已经确定了有关如何对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进行研究的详细方法,包括有效灭活病毒以便对感染细胞进行安全研究的程序。发表在《病毒》(Viruses)杂志上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同行评议论文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资源。"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定义了完全灭活病毒的特定
受体研究揭示新冠中间宿主范围比SARS窄,穿山甲概率低
近几十年来,冠状病毒大流行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典型的例子是,SARS病毒在2003年导致非典大流行,SARS-CoV-2则导致了去年底以来的COVID-19大流行。两种病毒均被认为起源于蝙蝠,同时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种间传播,才能引起大流行。受体利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的关键因素,而宿主范围又是病毒种间传播的关键。来自中国的最新研究以受体为切入口,发
研究:瑞德西韦有助于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
英国《自然》杂志9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说,在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时,早期就使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有助减少恒河猴体内病毒载量,避免发展成肺炎。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抗病毒药物,原计划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此前已发布一项紧急使用授权,允许美国医疗机构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时“紧急使用”瑞德西韦。为了评估瑞德
新研究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血清SARS-CoV-2抗体检测方法
2020年6月7日讯/生物谷BIOON/---近期,由病毒SARS-CoV-2(又称为2019-nCoV,或HCoV-19)导致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标志着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近20年来第三次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重大疫情。此
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抗体可抑制新冠病毒
一个国际团队18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报告说,他们从已康复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抗体,在实验室中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这可能有助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或疫苗。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说,他们从2003年感染SARS病毒但随后康复的一名患者体内分离出若干抗体,此前曾发现这些抗体能抑制来自人和动物的SARS相关冠状
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蝙蝠和穿山甲冠状病毒重组的结晶
2020年6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和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探究导致COVID-19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起源时发现它在获得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时特别适合通过变形从动物跳跃到人类中。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5月2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Adva
《自然》子刊:万人血清学研究分析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率,普通人群不到1%
《自然》子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在中国进行的一项万人血清学研究的结果。作者表示,在研究所进行的特定时间范围内,所研究的特定人群里,医院人群的总阳性率约为2.5%,普通百姓的总阳性率约为0.8%。武汉的血清阳性率介于3.2%和3.8%之间。其他城市的血清阳性率逐渐降低,与武汉的距离成反比。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血清学研究在确认新冠病
顶尖艾滋团队新冠重磅研究:某稀有抗体反复出现提示疫苗线索
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取决于病毒的S蛋白(spike protein)与人类细胞受体的结合域(RBD)。尽管尚无新冠疫苗,但抗体对全球抗疫至关重要。目前,一支顶尖艾滋病研究团队已从新冠康复者的血浆中提取、鉴定抗体,并发现了高中和活性、稀有但反复出现的RBD特异性抗体。这提示根据该抗体研发的疫苗,可能对大众普遍有效。以上发现来自医学预印本网站bioRxi
西湖大学、温医大和迪安诊断研究人员发表Cell论文!详解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特征
2020年6月8日讯/生物谷BIOON/---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威胁。目前,这种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SARS-CoV-2感染的突然爆发和加速蔓延,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在大约3个月内,全球已有超过200万人被感染,其中超过15万人死亡。大多数针对COVID-19的研究
上海研究团队《自然》发文:感染新冠后,哪些因素会让疾病加重?
《自然》杂志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preview)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上海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研究人员们通过分析上海的326名确诊新冠病例,找到了和新冠疾病临床预后相关的一些预警因子。本研究有三名通讯作者,分别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卢洪洲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赛娟院士与王升跃研究员。论文指出,自新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