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连发2篇文章力证泽布替尼实力 疗效与安全性共存
泽布替尼(百悦泽)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在多项临床研究中,泽布替尼表现出色,单药口服治疗即可使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及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泽布替尼现已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一致推荐。近日,权威杂志Blood连发两篇文章,公布了泽布替尼治疗
多篇文章聚焦科学家们在艰难梭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艰难梭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CDC【1】mBio:揭秘艰难梭菌在低氧环境中得以生存的分子机制doi:10.1128/mBio.01559-20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mBio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促进艰难梭菌在低氧环境下生存的分子机制,艰难
研究人员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研究综述文章
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其降解和利用较为困难。有毒碳一副产物的产生是限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问题的研究较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的综述文章,提出整
Cancer Cell综述文章解读!如何对CAR-T细胞工程化修饰开发新一代的癌症疗法?
2020年11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题为“Engineering CAR-T Cells for Next-Generation Cancer Therapy”的综述文章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论述了如何对CAR-T细胞进行工程化修饰以用作新一代的癌症疗法。经过工程化修饰能表达具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重磅级文章聚焦机体炎症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科学家们近期在机体炎症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Brain:科学家揭示机体炎症和帕金森疾病发生的分子关联doi:10.1093/brain/awaa246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rai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卢森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炎症和帕金森疾病患者机体特殊遗传
多篇文章解读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的神秘关联!
我们都知道幽门螺杆菌是诱发很多胃癌病例的罪魁祸首,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该菌诱发胃癌的多种致病机理,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相关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www.turbosquid.com【1】PLoS Biol:发现幽门螺杆菌在胃腺深处的避风港doi:10.1371/journal.pbio.3000231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
多篇文章聚焦科学家们在转录因子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转录因子领域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Maria Schumacher, Duke University【1】Nature解读!细胞中转录因子与错配DNA强烈结合的分子机制!doi:10.1038/s41586-020-2843-2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DNA Mismatches Re
多篇文章聚集科学家们在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他们在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lamorworld.com【1】AJCN:新发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均衡摄入或能帮助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doi:10.1093/ajcn/nqaa23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
多篇文章聚焦科学家们在癌症生物标志物研究上的新发现!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癌症生物标志物研究上取得的多项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Dr. Cecil Fox,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Clin Cancer Res:新成果!科学家识别出能指示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项刊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