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earch:刘光慧/项鹏/曲静合作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昼夜节律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繁殖等生理活动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相协同,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节律紊乱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然而,核心节律机制如何调控灵长类的衰老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 N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控制高粱包壳性状关键基因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亚种多表现为裸粒
Cell:科学家揭示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对哺乳动物运动的控制机制
运动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一种复杂行为。脊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被称为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脊柱间神经元,其产生的活动负责屈肌和伸肌以及身体左右两侧的交替。目前,尚不清楚是多种还是单一的神经元类型负责控制哺乳动物的运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VSCT)对哺乳动物运动的控制机制。该研究成果《Cell》上发表,题
浙江杭州:本轮疫情社会面传播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
浙江省召开第10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在现场获悉,1月29日新闻发布会以来,所有新增病例全部来自集中隔离点,浙江本轮疫情社会面传播风险正在逐步下降,社会面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从目前浙江省已发现的病例来看,除个别人员为主动就医和社区筛查发现外,均为在密接、次密接和管控区域人群中主动筛查发现。83例病例中,集中隔离发现72例,居家隔离发现3例,
研究人员揭示共生总基因组可视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实体单元
过去我们认为动植物的自身遗传物质及其所处周边环境决定着物种的性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表型也有至关重要影响。事实上,宿主遗传和肠道微生物两者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它们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互作关系。“共生总基因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范式来理解生物体:即所有动植物都是由宿主和相关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holobion
安进Lumakras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胰腺癌疗效强劲:疾病控制率84%!
Lumakras是经过近40年研究后批准的第一个KRAS靶向疗法,在中国被授予了“突破性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