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B1缺失促进肺癌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10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The CRTC1-NEDD9 signaling axis media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caused by LKB1 loss 。
Cell:恶性肿瘤利用癌基因MYC增加所有活性基因的表达水平
2012年9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出癌基因MYC编码的蛋白c-Myc用来增加癌细胞中所有基因表达的机制。c-Myc水平增加与癌症病人癌症转移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联。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希望找到限制c-Myc活性从而根除癌细胞的方法,这是因为癌细胞依赖于c-Myc才能存活。
王振义:HLTV-1、HIV、EBV、HBV病毒与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苏州 2012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9月21日,我国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在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上发表了题为《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的精彩演讲。 王振义教授在对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演讲中,提到如下观点: ●已明确: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是由HLTV-1病毒引起的,急性ATL用化疗治疗。
Cancer Res:操纵基因开关阻止小鼠恶性肺癌生长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操纵了一个微小的基因开关,从而阻止小鼠体内的侵袭性肺癌性肿瘤生长,甚至还能阻止肿瘤产生。 激活单个微RNA(microRNA, miR)能够成功地抵消癌症中两个众所周知的基因的影响,这就提示着这个miR可能在治疗几种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10月1日那期的Cancer Research期刊上。
夏建川:生物治疗联合常规治疗恶性肿瘤或能增效
在2011年揭晓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奖金归于拉尔夫·斯坦曼RalphM.Steinman,他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引人关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Cancer Res:纤蛋白-3激活Notch通路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瘤恶性
6月4日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报道了纤蛋白-3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研究新发现。纤蛋白-3是一种不存在于正常大脑,而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中显著上调的基质蛋白。其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不明。恶性神经胶质细胞瘤是高侵袭性、化疗抵抗性脑瘤,预后极差。浸润性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是复发的主要来源。针对触发侵袭和化疗抵抗的可溶性因子,也许可以对这类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JAMA:抗风湿生物制剂或不增加恶性肿瘤风险
9月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其他缓解疾病抗风湿药(DMAD)相比,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不会增加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百特启动单抗药物anti-MIF I期临床恶性实体瘤试验
2012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百特(Baxter)宣布,已启动了抗MIF单抗(抗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I期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给药,该试验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开展,代表着该公司通过先进的生物学研发来扩大其肿瘤学产品组合的努力。 该抗MIF单抗,是一种完全人源化的重组单抗,是一种新的治疗制剂,有望用于癌症的治疗。该单抗特异靶向于体内的一种特异性抗原MIF蛋白,而非传统的全身性治疗制剂。
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用药备受关注
个体化用药,顾名思义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基因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Science:转化性FGFR-TACC基因融合引发恶性胶质母细胞瘤
7月26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基因融合易位是引发部分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原因,这也许可作为临床靶向性治疗的新依据。 大脑恶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人类癌症最致命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