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猪肾脏可在人体内正常运转一周,异种器官移植再获重大进展!
美国有3700万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其中许多人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肾移植是
研究揭示不同分布区野生唐古特大黄品质特征及差异机制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对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37个地点进行野生唐古特大黄资源采集,测定并比较了野生唐古特大黄根系中9种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
Cell:构建出包含人类胚胎外组织的外周类原肠胚
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胚胎从空心球体重组装为多层结构的过程,被认为是人类发育的“黑匣子”。这是因为出于生物伦理的考虑,人类胚胎的培养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4天,而
STTT:傅阳心/刘龙超/乔健开发靶向CLDN18.2的细胞因子前药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靶向CLDN18.2的IL-2前药——CLDN-ProIL2,通过CLDN18.2抗体和IL-2前药的“双靶向”,提升了CLDN单抗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IL-2的安全有效递送。
PNAS:天津科技大学樊振川实验室揭示纤毛信号蛋白通过RABL2-ARL3-BBSome框调控其逆向扩散跨越纤毛过渡区的分子机制
天津科技大学樊振川实验室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RABL2 Promotes the Outward Transition Zone Passage of Signaling
祝贺:柴继杰/周俭民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励他们在植物免疫领域的原创性发现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
科研人员揭示印缅区植物类群的东-西遗传分化格局
印缅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以及多样的地形地貌,可能是该地区形成生物多样性和高特有性的重要原因,并影响着生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然而,目前对印缅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Science子刊:高强/孙怡迪/周虎团队使用患者来源类器官揭示肝癌药物蛋白基因组学特征
此外,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交互式门户网站(http://cancerdiversity.asia/LICOB/)以实现类器官数据的分析和探索,使肝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LICOB)所产生的药物蛋白质组数据
北卡团队确定80个心脑基因组位点,助力多器官成像技术的应用
目前,生物统计学领域已经拥有多款统计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这些方法背后的思路,或能用于 AI 领域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开发。
Aging Cell:周旭明团队揭示长寿哺乳动物的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