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揭示肠道噬菌体组与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研究团队,在人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Human Gut Phage Catalog correlates the Gut Phageome with Type 2 Diabetes为题,发表在Microbiome(《微生物组》)上,该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深圳先进院合成所研究员马迎飞为该文章的
Science最新揭秘:除了CRISPR,细菌体内还存在超10种免疫防御系统
数十亿年来,细菌一直运用复杂的防御体系保护自己免受噬菌体的入侵。人类通过解析这些免疫机制,研发出强大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例如耳熟能详的限制性内切酶、CRISPR/Cas9。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1月15日,《Science》期刊一篇最新文章揭示,科学家们在细菌体内发现了超10种免疫机制,是已知免疫防御体系的两倍多。最新发现来自于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的分子遗传学家Rotem S
微小模式生物流式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理想研究材料,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依赖于模式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斑马鱼、线虫、涡虫等为代表的微小模式动物,在基于生命体活体表征的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利用微小型模式动物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拣筛选和利用传统显微镜进行局部成像为主,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据采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大规模实时分析,无法有效发挥微小模式动物的自身优
Brit J Pharmacol:噬菌体是对抗抗生素耐药的最佳选择吗?
2017年12月27日/生物谷BIOON/--噬菌体是能感染细菌并在其体内繁殖的病毒,它们在对抗抗生素耐药和其它人类健康威胁上有相当大的潜力。如今,在噬菌体被发现的一百周年,一篇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的综述文章研究了将噬菌体发展为能促进健康且具有商业效益的生物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篇综述里,爱尔兰科克郡学院大学APC微生物学院的Amanda For
科学家证明抑制肿瘤微环境 可以阻止微小残留病灶“东山再起”
在看似成功的癌症治疗之后,少量的癌细胞仍然会残留在患者体内,也就是所谓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其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可能随时会导致癌症复发而加重患者病情。而微小残留病灶(MRD)又很难并消灭。因此,了解原发性肿瘤如何从微小残留病灶(MRD)转化为治疗耐药性、免疫系统不可见性的新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7日,在著名国际期刊《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发表的
CRISPR装备噬菌体让“超级细菌”自杀!
2017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CRISPR系统本来是细菌抵抗外界病毒侵染的免疫手段,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CRISPR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杀伤细菌本身。通过改造噬菌体使其携带CRISPR操作元件,科学家们希望这一工具能够对耐药性细菌进行有效杀伤,并且能够用于改造机体的微生物组。(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CRISPR的全称是“Clusteredregularly
微小基因可预防癫痫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美国有逾5百万的癫痫患者,包括儿童及成年人。全世界范围内,受癫痫困扰的患者则可高达5千万。癫痫主要通过反复发作的条件表现,有时候会伴随着短暂的不省人事及抽搐。这些发作多为遗传性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不同神经系统受损激发的。所有患者的大脑都会再发作,但对于为何有些大脑并不发作仍未知。例如,尽管缺血性中风可导致癫痫症,但仅有一部分该中风患者会导致癫痫。由此表明,导致癫痫还有其他
Science:炎症促进噬菌体在沙门氏菌之间转移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炎症激活这些细菌中的噬菌体(即感染细菌的病毒),从而导致这些噬菌体中的基因在整个菌落中扩散。
JRSI:利用CRISPR-噬菌体共进化解释混乱的实验结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噬菌体和细菌之间存在微妙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两者彼此多久相遇和其中的一方如何快速地对另一方产生防御力,这种相互作用能够发生变化。这项研究记录了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奇怪的存活-灭绝模式,这有助解释貌似相互冲突的让CRISPR研究人员头疼不已的实验结果。
细菌通过交换噬菌体受体获得噬菌体敏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完全对一种给定的噬菌体产生抵抗性的细菌当与敏感性的细菌一起孵育时会对这种噬菌体产生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