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黄京飞等视黄醇类物质转运蛋白结合机制差异研究获进展

视黄醇类物质转运蛋白结合机制差异研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Retinoid-Binding Proteins: Similar Protein Architectures Bind Similar Ligands via Completely Different Ways,”,文章中...

2012-11-18

BCX4208结合别嘌呤醇共同治疗痛风2b阶段取得可喜成果

BioCryst 医药公司公布了,BCX4208结合别嘌呤醇2b阶段随机研究的可喜成果。BCX4208是一种新型日服的口服酶抑制剂,被当做黄嘌呤氧化酶的补充治疗,来满足痛风患者的需要。 此次研究评估了那些接受小于6mg/dl别嘌呤醇单一治疗,但是没有达到血清尿酸治疗效果的痛风患者。

2012-02-10

Celldex公司开展Rindopepimut结合阿伐他汀二阶段临床研究

Celldex医疗公司开始Rindopepimut结合阿伐斯汀治疗复发性表皮生长因子变异III型(EGFRvIII)成胶质细胞瘤的二阶段临床研究。该试验又叫做ReACT研究,将和Celldex三阶段试验(ACT IV)同时展开,目的是评估Rindopepimut用于新确诊的EGFRvIII表达成胶质细胞瘤(GB)效果。

2012-02-10

一次性使用平台工艺与模块化生产设施的完美结合

随着"重磅炸弹"药物时代的来临,生物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个性化药物、生物仿制药和Biobetter的兴起,以及疫苗全球性需求等多项因素迫使生物制药企业重新思考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传统大规模、单一用途、资本密集型的生产策略已无法满足制药行业新兴生产与经济生产的需求。

2013-07-02

微型乳腺癌芯片瞄准亚洲市场 可放入内衣监测病变

美国内华达州数字健康创业公司First Warning Systems日前成功融资56万美元,公司表示,计划于2015年初推出可监测早期乳腺癌的传感器产品。

2014-04-24

“智慧医疗”投资深度分析——互联网与医疗的完美结合

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正在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等各方面快速颠覆医疗行业的生存业态。我们定义为“智慧医疗”。

2014-04-17

上海应物所智能微型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一步检测

多功能集成、用户友好的便携式现场检测设备在低成本医疗和应对突发性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发展了一种基于“气泡”介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解决了一步反应完成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实现了多种重要疾病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有望为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2014-04-11

中美科学家开发出像皮肤一样的微型健康监测仪

提到可穿戴设备,人们或许会联想到智能手环、智能腰带、智能耳环……但这些都有可能很快成为过去时,因为电子皮肤类产品即将闪亮登场。

2014-04-22

Cell Reports:干扰催乳素与其受体结合加剧癌细胞自噬

在化疗或放疗的压力下,一些癌细胞通过“消耗”一部分自己逃避死亡,使它们能够在治疗下基本保持“睡眠”状态,之后“苏醒”变得更强硬,能抵抗治疗。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干扰一个促癌蛋白及其受体可以把这个耐药机制转变成致命的,失控的“自我吞噬”。

2014-04-07

PNAS:研究发现癌症关键蛋白Bcl-2和NAF-1如何相互结合

近日,科学家对蛋白质在决定细胞“生或死”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实验和计算机分析两个关键蛋白后表明,一个以前未知的两个关键蛋白的结合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药物来作用治疗疾病。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