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miRNA的细胞外囊泡可重塑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二,50%的CRC死亡是由肝转移引起的。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相互作用在大肠癌肝转移(CRLM)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提高我们对CRLM的理解至关重要。
Science:构建渐进式基因组编辑的人类黑色素瘤模型,揭示突变对肿瘤和微环境的影响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多个基因的突变使原本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而且这些突变通常是长期积累的,在患者的肿瘤中产生了表型的多样性。特定癌症类型的特定基因改变与预后、对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的反应或抗性、以及肿瘤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发现细菌囊泡在抗菌分子介导的细菌竞争中发挥重要功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李敏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外泌体杂志》(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F=25.841)上在线发表。
肿瘤细胞外囊泡作为天然产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信使作用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两层囊泡。它们在细胞间成分交换、信号转导和病理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肿瘤源性ev (tumor-derived ev, TDEVs)被发现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发展有关。TDEVs可设计为一种具有高靶向性和高渗透性的天然药物载体。
Cancer Cell:解析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任仙文副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在国际期刊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马光辉/魏炜团队等开发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通过交叉科学研究,提出并发展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是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胶质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肿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临床上治疗GBM以外科手术为主,同时辅助放化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以手术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为例,5年生存率小于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GB
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或已遍布全身...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Richard Thompson 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中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环境报之以微塑料。如今,这个“报应”就在我们眼前——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无处不在。它们远
Nature子刊:利用高通量液滴微流控技术对来自接受ART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的HIV前病毒及其宿主整合位点进行测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是通过将它的基因组整合到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进入可逆的潜伏状态,从而逃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CANCER CELL: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微泡携带的miR-223-3p可参与调节胃癌的进展
近来浙江省第二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微泡(MVs)对癌细胞的特异性调节作用展开了研究,旨在为新的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