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新模式
研究团队通过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高产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经创制出携带MlIW170/Pm26和YrTD121的高产抗病新种质。
2025-06-16
用米饭替代小麦制品可显著降低肥胖风险
本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偏好食用面条、馒头等小麦制品的人群,“米饭党”不仅表现出更低的全身性肥胖率,而且在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上也具有明显优势。
2024-11-05
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获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利用RNA-seq、ATAC-seq和CUT&Tag技术,绘制了田间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
2024-07-13
研究鉴定出小麦穗发育的转录调控因子
为促进小麦穗发育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团队与合作者搭建了小麦穗发育多组学数据库,提供了包括基因信息查询、共表达分析、TRN预测、表观图谱绘制及突变体库检索等模块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2024-02-12
小麦着丝粒研究获进展
普通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麦的形成涉及三个祖先种的两次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小麦基因组大小约16 Gb,包含A、B和D三套既高度同源又有明显分化的亚基因组(其中,90%以上为重复序列)。
2023-12-12
玉米籽粒发育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 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
2023-11-16
研究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是经过两次杂交事件形成的异源六倍体,融合了三个二倍体祖先不同的特性,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广泛种植的主粮作物。
2023-11-25
研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和粒重调控的新通路
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在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我国大豆丰富的遗传资源,挖掘相关调控因子,对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