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肠道微生物组或在个体出生前就已经在其母体子宫内开始发育了!

2020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健康的菌群或许在个体出生前就已在其肠道中“茁壮成长”了。研究者表示,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在胚胎在子宫内生长到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发育了,肠道微生物组对于机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同时其还与消化

2020-10-22

科学家识别出能指示子宫内膜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0年7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指示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这种新型癌症生物标志物和诊断方法或能帮助有效诊断出易于扩散和复发的肿瘤类型,从而就能帮助研究人员尽早对患者治疗并阻断癌细胞攻击机体其

2020-07-21

发现在子宫内感染COVID-19的婴儿病例!

2020年7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法国医生描述了他们所说的首例新生儿在子宫内被母亲感染COVID-19的确诊病例。他们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道称,这名3月份出生的男婴出现了与COVID-19有关的脑肿胀和神经系统症状,但此后已痊愈。巴黎附近的Antoine Beclere医院的医生、资深作者Daniele De

2020-07-19

Clin Cancer Res:研究证实联合治疗侵袭性子宫内膜的有效性

2020年7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耶鲁大学癌症中心(YCC)的科学家发现,将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化疗结合,可以显着提高患有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子宫内膜癌的女性的生存率。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改变世界范围内对该病的治疗标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天的《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随机、多机构研究第二阶段试验研

2020-07-04

PLOS Genetics:研究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的遗传学机制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研究人员称,与未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来自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子宫细胞的DNA具有不同的化学修饰。这些变化涉及DNA甲基化,可以改变基因活性。而且,甲基化的DNA区域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的阶段或严重程度而变化,并且对参与月经周期的激素有不同的反应。子宫对激素的反应则进一步会影响受孕以及子宫组织的其他功能。

2020-06-19

Nature:子宫内膜在生命早期就开始产生致癌突变!

2020年4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剑桥大学威康桑格研究所及其合作者的科学家们报告表明,子宫内膜的许多细胞都带有"致癌"突变,这种突变通常在生命早期出现。研究小组对健康的人子宫内膜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了子宫内膜DNA变化的速度和模式。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为子宫癌的早期发展提供了见解。子宫内膜位于子宫的内部。它受雌激素和

2020-04-23

dostarlimab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展现强劲疗效,总缓解率42%!

2020年04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公布了抗PD-1疗法dostarlimab(前称TSR-042)I/II期临床研究GARNET的最新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接受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复发性或晚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子宫内膜癌患者中,dostarlimab治疗提供了临床意义的结果。这项最新分析包括了dMMR

2020-04-25

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药!Myovant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relugolix显著减少经期/非经期盆腔疼痛!

relugolix是一种每日一次、口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可减少雌二醇和睾酮的生成,开发用于治疗女性的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男性的晚期前列腺癌。

2020-04-24

子宫内膜“靶向+免疫”治疗!默沙东/卫材Keytruda+Lenvima组合注册II期研究展现强劲疗效!

2020年03月20日/生物谷BIOON/--日本药企卫材(Easai)近日宣布,评估分子靶向疗法Lenvima(乐卫玛,通用名:lenvatinib,仑伐替尼)联合默沙东(Merck & Co)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II期研究(Study 111/KEYNOTE-

2020-03-20

Cell:新分子图谱有助于治疗子宫内膜

根据最近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数十种分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关医生如何能够更好地识别需要积极治疗的患者亚群,并且提供一些线索,说明为什么对某些患者而言常规治疗无效。

20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