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研究揭示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员研究组和英国诺维奇科技园圣斯伯利实验室(Sainsbury Lab,Norwich Research Park)的Cyril Zipfel教授研究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细菌模式分子鞭毛蛋白活化拟南芥模式识别受体FLS2及共受体BAK1复合物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
十二五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探讨分析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目前已形成正式文稿,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由4%提高到7%~8%.据此,天然气将在能源结构中逐渐从配角向主角转变。 实际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势必会导致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Cell:北大研究天然免疫分子机制获进展
病毒感染引起慢性或突发性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等。病毒与宿主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的“斗争”,导致机体中出现了高度复杂和精细的免疫机制,其中天然免疫是生物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屏障。 北京大学蒋争凡实验室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973项目等资助下,对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信号传导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Int J Low Radiation:植物天然产物或可保护癌症患者免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Int. J. Low Radi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阿曼尼兹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三种普遍存在的植物天然衍生物保护患者免于放疗伽玛射线引发的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
Nature:封面故事:一种有望用作抗生素佐剂的天然产物
本期封面所示为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 用乳酸酚棉蓝染色)。被携带metallo-β-lactamases (如 NDM-1 和VIM)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感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使得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和carbapenem类抗生素来治疗感染受到威胁。
ACS Nano:科学家在肝脏细胞中实现利用人工酶类来模拟天然的解毒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因兹约翰尼斯古腾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肝脏细胞中三氧化钼纳米粒子可以将亚硫酸盐氧化成为硫酸盐,其作用类似于亚硫酸盐氧化酶;这种功能化的三氧化钼纳米粒可以跨越细胞膜并且在线粒体中积累,在线粒体中其就可以恢复亚硫酸盐氧化酶的活性。
赛诺菲与Fraunhofer设立天然产品卓越中心——加速新抗生素发现和开发
赛诺菲和欧洲最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联合成立一个天然产品卓越中心,以加快新抗生素的发现和开发,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