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iPS细胞的质量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再生医学研究中,通过该技术获得来自患者的多能干细胞,进一步用于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问题,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核移植和iPS技术均能将体细胞重编为多能干细胞,然而两者的重编程的能力却不同。核移植后获得的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与正常ESCs相似的多能性,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能够获得小鼠,然而大部分的iPS细胞却没有这一能力。

2012-11-22

Nature Neuroscience:一种DNA修复酶可修复特定基因组不稳定性

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用来修复受损DNA的酶,但8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报告发现,该酶还可以修复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人”症,ALS)的小鼠体内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与身体中其他细胞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分裂。既然不能通过复制现有DNA来实现修复,那么DNA受损以及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对神经元来说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

2013-08-30

Plant Cell:薛红卫等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维持微管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The Arabidopsis ARCP Protein,CSI1,Which Is Required for Microtubule Stability...

2012-03-20

全球最大的稳定性冠心病注册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的静息心率太高

p{text-indent: 2em;} 巴黎2011年8月2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来自全球最大的稳定性冠心病 (CAD) 门诊患者注册研究 CLARIFY 的结果显示,尽管 β-受体阻滞剂已得到广泛应用,还是有1/3冠心病患者的静息心率达到 70bpm,[1] 之前的结果已显示,该心率值与心绞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11-10-12

Cell Res:杨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2012-11-18

JCI:端粒的稳定性和癌变

此前已经有老鼠动物研究证实端粒酶的缺失能拮抗癌变。端粒耗损可以促进癌症早期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刺激引发肿瘤,但同时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停滞或死亡。 端粒酶-负责端粒的延长。端粒酶的存在,算是把 DNA 克隆机制的缺陷填补起来,藉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克隆的次数增加。

2012-11-18

Science: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有稳定?

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改进了的、用来分析在我们肠道中和平相处的细菌群落的技术,这使得他们能够对这些细菌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稳定性有所了解。对于为了长期的健康干预而用这些多样的微生物作为标靶而言,定义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科学家们对有关这些微生物株在我们肠道中是多么难以撼动却知之甚少。现在,Jeremiah J. Faith及其同事研发出了一种测序方法来准确追踪这些菌株。

2013-07-05

Nat Rev Immun:T细胞稳定性及FOXP3谱系特异性研究

3月22日,国际著名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在线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调节T细胞—稳定与承诺的一个问题”(Regulatory T cells: A question of stability and commitment),文章中,评论者针对TReg细胞的稳定性以及FOXP3的谱系特异性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2012-11-18

颗粒表征确保碾压工艺的稳定性

在碾压过程中,颗粒分布是影响下游工艺性能和最终片剂产品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在碾压过程中使用颗粒表征,可将工艺控制参数与产品质量直接关联在一起。 使用FBRM颗粒表征优化碾压工艺 在碾压过程中,颗粒分布是影响下游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颗粒分布会影响下列操作单元: 利用碾压工艺获得稳定的后处理压片,从而保证溶出度均一和含量均匀。

2013-03-04

Cell Stem Cell:iPSC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发现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DNA重排或逆转录因子转座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4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如果大部分iPSC含有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将会大大受损。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