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子刊:水杨酰苯胺减少SARS-CoV-2复制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受一组长期用于治疗绦虫的药物的启发,设计出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属于一类称为水杨酰苯胺(salicylanilide)的分子,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对COVID-19的双管齐下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2日在线发表在ACS Infectious Dis
Science:马赛替尼可抑制SARS-CoV-2病毒复制
2021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药物马赛替尼(masitinib)可能对治疗COVID-19有效。虽然这种药物已经进行了几项治疗人类疾病的临床试验,尚未获得治疗人类疾病的批准,但是这些作者发现它可以抑制SARS-CoV-2在人类细胞培养物和小鼠模型中的复制,导致病毒载量大大降低。相关
Genome Biology:揭示转录调节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是中心法则的源头。DNA代谢包括DNA复制、转录及DNA修复等。其中,DNA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精确完整地传递,而转录则是细胞身份维持和功能调控的关键。DNA复制发生在整个染色质上,而转录则只发生在染色质上的转录区。如果这两个关键的细胞过程碰撞,犹如独木桥上狮虎相遇,会发生什么呢?研究表明,DNA复制和转录在转录区域的相遇会产生大量的
J Pathol:首次发现SARS-CoV-2在唾液腺中感染和复制
2021年7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病毒在唾液腺中感染和复制。他们在对死于COVID-19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的微创尸检过程中,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唾液腺样本,发现专门从事唾液生产和分泌的组织是SARS-CoV-2的储存库,从而放大它的感染潜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的Jou
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及其子刊发文,揭示液-液相分离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以促进病毒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现在已经确定,涉及蛋白质和核酸的较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无膜的大分子集合体或凝集物。这些凝集物在真核细胞中很普遍,我们如今开始了解它们的许多细胞功能。LLPS也被发现在细菌中和在病毒感染期间发挥作用。在病毒感染期间,L
Nat Commun:利用CRISPR-Cas13b基因编辑技术高效阻止新冠病毒及其变体在人细胞中的复制
2021年7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最近,令人担忧的SARS-CoV-2病毒变体的出现突出表明需要创新方法以便同时抑制病毒复制和防止病毒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CRISPR-Cas13b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阻止SARS-CoV-2病毒在受感染的人类细胞中的传播,这可能为治疗COVID-19铺
PNAS:研究揭示真核细胞维持DNA复制叉稳定的核心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道春实验室在美国科学院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intra-S phase checkpoint directly regulates replication elongation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stalled replisom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回答了过去50年在checkp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发现树鼩细胞支持HIV-1复制但不能自然感染的分子机制
功能性受体及宿主限制因子是限制病毒跨种传播和能否构建HIV-1感染动物模型的关键因素,建立HIV-1感染动物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学界基本上利用SIV和SHIV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研究。但SIV与HIV-1的基因组只有40%左右的同源性,不能完全模拟HIV-1感染人免疫反应过程。非人灵长类动物
Science:实验性药物TEMPOL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有望治疗COVID-19
2021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正在全球肆虐。在首次报告COVID-19和这种大流行病蔓延以来的18个月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了解它和开发治疗它的方法。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数据(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超过1.69亿人遭受SAR
JAMA最新指南:结直肠癌发病趋于年轻化,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
结直肠癌,一直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2018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病例19.1万例;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发病率上升显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由此来看,进行定期筛查来预防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