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胸腺细胞的“刻意失误”——科学家揭示免疫系统教育背后的“噪声”艺术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胸腺并非按照固定指令教育免疫细胞,而是通过主动放大基因组中的“噪声”从而上演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混乱教学”。
警惕环境噪声危害!Sci Rep:噪音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儿童在单词识别和数字记忆任务中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
教室中的多向噪音源和空间回声显著增加了儿童在单词识别和数字记忆任务中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儿童的听觉处理效率显著下降,学校应考虑优化教室声学环境,减少多方向噪音干扰,以帮助儿童提升学习效率。
PNAS:新型化合物 AC102有望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听力损失是一种严重影响语言理解和生活质量的致残性疾病。尽管皮质类固醇治疗在实践中已有五十年的应用历史,但其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
北京友谊医院柳柯教授团队《ACS Nano》发文阐述采用单次中耳递送载药水凝胶治愈噪声性聋的研究
研究展示了一种高效、可控、微创、无残留以及单次操作的新型中耳递送给药体系,在动物实验水平上证明了‘一针治愈耳聋’是可以实现的干预目标。
上海大学研究者们综述了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内在机制及药物治疗
脊椎动物内耳是一种精致的设计和灵敏的感官器官,同时服务于听力(耳蜗)和平衡(前庭)功能。从解剖学上讲,耳朵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PNAS:噪声影响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功能
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噪声对人类和动物模型听觉系统功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噪声对非听觉功能,特别是脑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有详细研究。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晓明教授团队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的学术成果(Zhang et al
研究揭示噪声驱动的细胞不同状态间跳转的动力学机理
细胞生活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细胞传递外部信号和刺激到细胞内部的调控网络,产生反应和应激。对于噪声在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和对细胞状态的影响,人们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和定量的研究。为了研究噪声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李方廷、欧阳颀团队和数学科学学院李铁军课题组以及
Science:新研究表明转基因真菌可快速地杀死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减少幅度为99%以上
2019年6月9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疟疾影响着全世界数亿人,每年造成40多万人死亡。几十年的杀虫剂使用未能控制携带疟原虫(即导致疟疾的寄生虫)的蚊子,并导致许多蚊子品系产生杀虫剂抗药性。作为回应,科学家们开始对蚊子和其他有助于根除蚊子的有机体进行基因改造。到目前为止,这些转基因方法都没有在实验室测试之外取得成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布基纳法索的研
谈判后平均降幅达56.7% 泰瑞沙幅度最大
今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开始启动,44个目录外独家抗癌药经过专家评审和投票遴选,并征得企业意愿,最终17个药品获得谈判成功。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谈判力度9个品种降幅超过65%这次医保谈判涉及到12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