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表深浅海软甲纲动物比较病毒组学分析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研究组在国际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深海具有光照少、盐度高等独特的理化性质,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极端恶劣环境。由于采样困难,人们对于深海的研究较为局限,而对深海病毒的种类更是知之甚少。在这项工作中,崔杰团队对“科学”号科考船在深海冷泉区采集到的一种虾类(潜铠虾,Shinkaia
研究报道利用豹猫等中小型食肉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采集器”的新思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姚蒙和李晟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发表题为“Generalist carnivores can be effective biodiversitysampler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利用豹猫等分布广
揭示哺乳动物干细胞利用抗病毒Dicer抵御多种RNA病毒入侵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认为随着哺乳动物的进化而消失的重要机制有助于保护哺乳动物的干细胞免受SARS-CoV-2和寨卡病毒等RNA病毒的侵害。他们认为,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在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中得到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9日的Science期刊
PNAS:科学家有望绘制出哺乳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新型图谱
2021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正向遗传学研究使用减数分裂图谱来列举证据证明通常由种系突变所诱导的特定突变是某一表明的致病因素;尤其是在小规模的人群血统中,多种突变的共分离、偶尔不知道的突变以及纯合子的缺乏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因果声明,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
耶鲁团队首次拍摄新冠病毒感染活体动物全过程:抗体治疗需要“最佳”时机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一年多,在疫情期间,特异性中和抗体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抗体是具有多种特性的多功能分子,然而科学家们对其免疫保护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近日,发表在 Immunity 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活体动物中使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捕捉到了SARS-CoV-2(新冠病毒)的传播过程,追踪病毒从受感
Science发文手撕“实验室泄露论”,易感染蝙蝠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交易可能是新冠爆发的最大元凶
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的溯源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日,Science发文表明新冠病毒的爆发原因可能是易感染蝙蝠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交易,明确地否定了“武汉病毒所泄露新冠病毒“的阴谋论。
Science:发现大脑颞极区中的一类神经元让哺乳动物快速识别出熟悉的面孔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徒劳地寻找一类脑细胞,以解释当我们看到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比如祖母的面孔)时,我们会感到本能的一闪而过的识别。但是,人们提出的“祖母神经元(grandmother neuron)”---单个位于感官知觉和记忆交叉口的细胞,能够将一张重要的面孔置于众人之上---仍然难以找到。如今,一项新的研究
Protein Cell: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出灵长类动物海马体衰老的单核转录组图
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有一个叫做海马体的区域。它在学习和记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在功能上与各种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但是,是什么促使它走上衰老之路?海马体具有复杂的结构,由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组成,所以用传统的技术很难准确地揭示参与衰老过程的各种细胞类型的分子调节网络。此外,由于伦理方面的限
被感染的动物大幅减轻体重,被感染的细胞形成的合胞体大了2.7倍
近日,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 bioRxiv 上(未经同行评议)的一项研究中,由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实验表明,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症状的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致病性。在这项研究中,为了研究德尔塔(B.1.617.2/Delta)变异毒株的病毒
英国最新研究发现光污染对动物视觉产生复杂影响
近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过去几十年光污染的颜色和强度变化对动物视觉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复杂影响。该团队以天蛾(Hawkmoth)及其鸟类捕食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余种光照对其视觉的不同影响发现,天蛾的视力会被某些类型的光照所增强,但被部分照明所削弱,而几乎所有照明都能改善鸟类的视力。研究表明,蛾的视觉对蓝色、绿色和紫外线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