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浙江启动仪式 暨浙江省肿瘤医院建院6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杭举行
4月14日,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浙江启动仪式暨浙江省肿瘤医院建院6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杭举行。
Nature:揭开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真实贡献,她并非受害者,而是平等贡献者
在 DNA 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的 70 年后,Nature 期刊发表了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 Matthew Cobb 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Nathaniel Comfort 的评论文章。 他们找到了
Cell Reports | 周君/刘晓敏课题组合作报道METTL16调控mRNA帽结构识别促进翻译及肺癌发展
蛋白质翻译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翻译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翻译起始是蛋白翻译过程的限速步骤,受多种因素严格调控,包括翻译起始因子、RNA结合蛋白、RNA修饰等。
第四军医大学夏丽敏团队揭示了靶向ELF4是一种新治疗结直肠癌转移的策略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已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和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大约20%的新诊断患者表现为转移性CRC (mCRC),其结果令人沮丧。
山东大学朱东山/周成超团队揭示使用助听器或可显著降低痴呆症风险
目前全球痴呆症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痴呆症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治愈手段。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可能与全球约8%的痴呆症病例有关,
Nature Genetics封面论文:周斌团队发现促进肝再生的双潜能肝祖细胞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显示胆管上皮细胞分化产生的肝细胞相较于肝脏祖细胞上调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胆管上皮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邵志敏教授团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突破:总人群的ORR提升至29.8%
2023年3月27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展的我国首个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伞型”临床试验,公布了终点分析结果。这意味着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精准诊疗方案获得更进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团队揭示了靶向KLF5/COX2/PGE2轴是关键的免疫治疗增敏剂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突破。临床上开发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抑制性免疫检查点阻滞剂(Icbs)、增强型共刺激因子、溶瘤病毒、各种疫苗和过继细胞疗法。
Nature子刊:刘小钢/周斌/盛宗海合作开发一种可吞咽的X射线剂量计胶囊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吞咽的X射线剂量探测器件,该光电器件结合闪烁体材料和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实现高灵敏原位的辐射剂量检测,同时还可以测量pH和温度变化。
AlphaFold开发者再获大奖,“诺奖风向标”盖尔德纳奖首次颁给非生物医学领域
2016年,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因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贡献获得盖尔德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