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进展》:鲍哲南团队发明可实时监测肿瘤体积的可穿戴设备,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有望迎来大变革!

FAST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其目前仅可用于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化的监测,对于体内原位(如脑、肝脏)肿瘤模型,FAST就不适用了。

2022-10-11

Nature子刊:一种细菌生物膜可以通过皮肤上的汗液为可穿戴设备“永久充电”

可穿戴设备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或工作中的助手。然而,电源或电池问题一直是该设备应用的最大限制因素,因为同时实现体积超轻薄和待机时间长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2-08-17

通过可穿戴设备播放声音刺激,增强深度睡眠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 SleepLoop 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后在睡眠过程中监测并分析大脑活动,在监测到大脑深度睡眠的慢波时,通过声音刺激增强慢波,促进深度睡眠。

2022-04-11

全疏水离子液体凝胶用于可穿戴水下传感与通讯研究获进展

海洋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宝藏,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从未停止。潜水是探索海洋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复杂多变的水下环境潜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甚至威胁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水下通讯困难的问题使得潜水员在遭遇突发状况时难以及时求救,进一步增大了海洋勘探的风险。如果能发展出可用于水下的可穿戴传感与通讯技术,实现对潜水过程的实时监测以及高效的水下通讯,将有利于提高海洋勘探效

2021-08-17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ocroneedles-Iontophoresis for Diabete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

2021-07-02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片逸出,防止刺激皮肤和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损坏,

2021-07-19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身体作为传输媒介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方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Jerald Yoo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人体作为传输媒介,在为可穿戴设备包括在医疗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供电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电子》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现在非常流行,它们最显着的缺点之一是需要经常充电。电池的小尺寸和低容量意味着需要每天充电,频繁为多个小型设备充电并不方便。该团

2021-07-09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的集成可穿戴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糖尿病的原位监测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论文题目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icroneedle

2021-06-10

开发出可穿过血脑屏障将药物递送到大脑的纳米颗粒,有望治疗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1年1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径,并开发了针对这些途径的有前途的分子制剂。然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批准的治疗方法的进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们在将治疗药物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并送入大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为了促进治疗药物成功地递送到大

2021-01-06

基于可持续柔性水伏发电机的自供能可穿戴传感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柔性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监护、人机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尽管柔性电子器件在降低功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能源的供给和消耗依然是柔性电子发展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研究开发基于新型能源高效采集的自主式供电柔性传感器成为柔性智能电子的重要研究方向。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0%以上都被天然水体

20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