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克隆首个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亲和性是物种进化和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决定和平衡着地球上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2018-09-12

武大朱仁山团队破解杂交水稻制种成本难题

2018年9月3日,由武汉大学朱仁山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杂交水稻父、母本同期机械直播制种技术,顺利通过现场验收和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有效破解了杂交水稻制种成本日益高涨的难题,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介绍,传统杂交水稻制种一直采用人工育苗插秧技术,即先插父本,再插母本,然后通过人工移栽到制种大田。这样的组合制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

2018-09-0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内原位病毒学分析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也是引发慢性乙肝的元凶。根据国际卫生组织2015年估计,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肝患者,大多分布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每年约有78万患者死于慢性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癌。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比例分别高达60%和80%。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推行,我国婴幼儿的乙肝阳性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对于其他

2018-05-29

研究发现肿瘤选择性仿生纳米粒可抑制乳腺癌原位瘤生长及肺部转移

 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传统化疗依然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原发瘤及转移灶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导致严重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博士研究生郎天群在研究员李亚平和副研究员尹琦的指导下,以乙酰肝素酶(Hpa)在肿瘤细胞内高表达作为突破口,综合仿生纳米技术与前药策略,设

2018-03-16

科学家绘制基因图谱揭秘大象“杂交史”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新的研究报告说,通过绘制大象基因组图谱,他们发现大象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复杂,曾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这项研究由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他们对现存和已灭绝的象类的14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其中已灭绝的有美洲乳齿象、古棱齿象、哥伦比亚猛犸象和真猛犸象,现存的有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这项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古棱齿象混

2018-03-02

应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肺癌中lncRNAs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

——原文来自ACD官微授权亮点免疫组化(IHC)等传统组织蛋白原位检测方法不适用于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的可视化,但RNAscope® RNA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在完整的形态背景下检测单细胞水平lncRNA表达。下述研究利用RNAscope®技术检测了肿瘤组织中几个lncRNAs并分析了该其与基质细胞的关系。这项研究表明,RNAscope®检测技术可:· 原位检测肺

2018-01-23

总局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调整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进一步做好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和划分部分体外诊断试剂属性和类别,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医疗器

2018-01-02

New Phytologist:猕猴桃网状进化与杂交物种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重要经济果树植物。除了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驯化育种利用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 var.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两个类群外,猕猴桃属植物还包括其他50多个物种共计约76个分类单元。该属植物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拥有极高的物种形态多样性和相关于不同生态气候环境的适

2017-11-23

Cell:中美科学家开发出CAPTURE技术原位分析染色质相互作用

图片来自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2017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来鉴定和描述控制人基因组中的调节性DNA序列活性的分子组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24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Situ Capture of C

20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