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接受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的患者去世,存活时间未超两个月
eGenesis公司于2023年10月在 Nature 上发表的临床前研究显示,该基因编辑的猪肾脏在移植后让食蟹猴存活了超过两年时间(758天),这项研究为基因编辑猪器官进行人类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迄今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研究发现,双乳切除不能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基于研究结果,Steven Narod和他的同事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告知患单侧乳腺癌的女性,双侧乳房切除虽然可大幅降低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但不会影响长期死亡率。
Nat Commun:免疫特征与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的反应相关
本研究首次阐明了S100A4对TAD发育的影响。TAD发病时,S100A4表达增加,伴有VSMCs表型转变和ECM弹性纤维沉积减少。
免疫疗法也有黄金时间窗!Cell:揭示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对于肿瘤生长的重要性
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免疫疗法的成效至关重要,错误的施治时刻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微乎其微,而在免疫系统高峰期进行治疗,则能显著削减小鼠体内肿瘤负担。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开发出能将化疗药物直接运输到肿瘤位点的工程化细菌
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颖的药物递送机制,为开发癌症患者的新型临床治疗路径点亮了希望之光。其核心在于巧妙利用细菌与癌细胞间的自然亲和力,实现化疗药物的直接肿瘤靶向递送。
我国学者营养学顶刊:低炎症饮食可降低慢病共存风险,减缓慢病积累,延长慢性无病生存时间
本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长期随访,探讨饮食炎症潜力与共病轨迹的关联,结果显示,低炎症饮食不仅有助于降低个体患多病共存的风险,还能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进程。
近10万人研究:每天站立时间不宜>2小时,每增加30分钟,直立性循环疾病风险增加11%
站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但与较高的直立性循环系统疾病风险有关,每天久坐时间超过10小时与较高的直立性循环系统疾病和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均相关,总体静止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的有害关联主要是由久坐引起的。
研究证实:当温度<25°C,低温感知神经会抑制与昼夜节律相关的DN1a神经元,导致睡眠时间增加
无论是栖息在实验室中的小小果蝇,还是忙碌于日常生活的你我,都在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回应着自然界的呼唤,那就是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和适应——你体内的神经元在试图告诉你:“外面太冷了,再多睡一会儿吧!”
Cell子刊:清华大学唐海东团队揭示PD-L1新作用——在癌症免疫原性化疗中保护肿瘤相关树突细胞免于铁死亡
研究表明,PD-L1不仅作为经典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发挥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中的铁死亡,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才是真!多项研究表明:吃饭太快不仅容易胖,还更容易抑郁、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疾风般的用餐习惯潜藏着对健康的多重隐忧,尽管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关联尚待深入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然被证实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