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细胞可以在细胞质中合成DNA
2021年2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十年中,有零星的报告称在细胞质中发现了哺乳动物细胞自身的DNA,主要是在疾病和衰老的情况下。虽然在细胞质中发现来自入侵有机体的DNA并不罕见,但是发现来自有机体自身的遗传密码--以从RNA模板合成的互补DNA(cDNA)的形式---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在每一种情况下,cDNA都来自于内源性逆转录转座子
研究建立基于人内胚层干细胞的规模化肝向分化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程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成冉、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陈洛南和上海长征医院教授殷浩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IFN-γ协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目前尽管以单向免疫抑制治疗为策略的慢作用抗风湿类DMARDs、生物类DMARDs和靶向合成DMARDs等治疗方案,在部分RA患者治疗中已获不错的临床疗效,但仍有超过50%以上的患者疾病未能获得缓解。因此,亟待探寻安全有效的RA治疗新技术。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
Nature:首张癌症转移图谱出炉 涉及21个癌种500株人癌细胞系
绝大多数癌症死亡归因于转移,即肿瘤从一个器官扩散到另一个器官。然而现在几乎没有办法确定某个癌症是否会转移,其扩散的程度如何,会波及哪些组织或器官也很难判断。并且由于体内模型的复杂性,大规模的转移研究不切实际。近期,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预测人类癌细胞的转移是可行的。12月9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
研究揭示核纤层蛋白对人源细胞中染色质高级结构及染色质运动状态的调控
细胞核内DNA完全展开长达2米,而一般细胞核的直径仅有10—20微米,因此基因组在细胞核内处于高度折叠的状态,同时不断发生运动变化。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具有有序性和动态变化性,构成细胞核中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全新调控层次。通过成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者发现染色质高级结构分为染色质环(Loop)、拓扑关联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
研究揭示RNA m6A修饰调控人干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转录后表观修饰,其建立、擦除和识别分别受到m6A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结合蛋白(reader)的动态调控。已有研究表明,m6A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节点,通过调节靶RNA的出核、稳定性、选择性剪接和翻译过程,参与调控诸多生物学事件,而关于m6A在衰老特
Cell Stem Cell:移植人干细胞产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望治疗帕金森病
2020年9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在遭受创伤、中风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损伤后,成熟的大脑在自我修复方面表现得非常糟糕。具有无限适应性的干细胞为更好的神经修复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脑精确调整的复杂性阻碍了临床治疗的开发。在一项旨在这些障碍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脑科
光有ACE2还不行,新冠病毒还需硫酸乙酰肝素才能进入人细胞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一种称为ACE2的分子就像门把手一样位于人肺部细胞的外表面。自2020年1月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SARS-CoV-2,即导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利用ACE2进入这些细胞并建立呼吸道感染。找到一种方法来锁定病毒和门把手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治疗这种病毒感染的手段,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
Science:揭示基因CIITA诱导人细胞抵抗埃博拉病毒和SARS样冠状病毒感染机制
2020年8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吉尼亚梅森大学贝纳罗亚研究所、凯斯西储大学、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MRIGlobal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保护途径,该途径靶向几种不同大流行病毒中的共同弱点。他们发现这种途径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埃博拉病毒和诸如SARS-CoV-2之类的冠状病毒。这些新发现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参与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