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了解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命运决定对于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在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祖细胞既要维持自我更新,又要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而这种分化与自我更新之间的平衡是依靠多种生长因子协同作用来完成的。例如,在端脑,Shh(sonic hedgehog)途径能够启动神经祖细胞的自我更新、抑制终末分化。
Biotech:供者细胞类型影响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和分化潜能
已有研究表明小鼠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保留着它们起源的细胞类型的表观遗传“记忆”。Kitai Kim等研究人员近日在人类细胞中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把重编程过程中DNA甲基化的不完全擦除和异常的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记录下来。该研究结果于2011年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NRR:分化使HT22神经元对兴奋性毒性更敏感
HT22细胞已经被证实具有胆碱能神经元性质,能表达有活性的基本的胆碱能标志,是一种较好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从最初开始,HT22细胞便作为一种永生化细胞模型来使用,未分化状态的HT22细胞特性已经被研究得较为充分。2009年有人第一次研究分化后的HT22细胞的特性:更加接近于成熟神经元,具有更长更丰富的轴突突起,显示出更多有功能的胆碱能性质。
PNAS: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可成功分化为骨细胞
人类多能胚胎干细胞 近日,纽约干细胞研究中心(NYSCF)的研究者表示,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骨组织用以进行移植研究以及潜在的治疗方法,这项研究刊登在了5月14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文章中,研究者第一次使用源于胚胎干细胞的骨细胞祖细胞来大量生成紧凑的骨组织用以修复厘米大小的缺陷。
Mol Ecol:曾晓茂等发现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山溪鲵种群分化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Ecology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Coalescence patterns of endemic Tibetan species of stream salamanders (Hynobiidae:Batrachuperus),”,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山溪鲵种群分化。
PLoS Gene:DNA的紧密包装对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化必不可少
从不同阶段的图片中可以看出,相比野生型的胚胎干细胞,H1三倍敲除的胚胎体干细胞(底下图)不能够形成神经突以及神经网络(Credit: Yuhong Fan) 近日,来自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染色质的浓缩对于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化是必不可少的。染色质是由组蛋白和DNA紧密压缩包装而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5月10日的国际著名杂志PLoS Genetics上。
Genet:发现造血干细胞分化关键性基因Dnmt3a
正常造血干细胞和Dnmt3a发生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分化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变成众多类型血细胞中的一种,或者它们能够自我更新从而维持造血干细胞池(pool)。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心相关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称作Dnmt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 即DNA甲基转移酶3a)的基因丢失或发生突变
Cell Res:杨黄恬等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获进展
12月6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健康所杨黄恬研究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分化的心肌细胞对于药物筛选、心肌再生医学及其心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并是研究人类心脏疾病提供了独特的体外模型。
Development:新型3D技术可使得祖细胞分化成为微型胰腺组织
新型的3D技术可使得祖细胞分化成为微型胰腺组织。 (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2013年10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3D技术,其可以使得祖细胞分化成为微型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