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纳米酶清除活性氧治疗实验性恶性脑疟研究获进展
11月1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铁蛋白纳米酶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和调控纳米酶发挥清除活性氧功能,实现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铁蛋白对脑内皮细胞靶向和胞内亚定位特性,实现了对铁基纳米酶在脑部发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调控。结合铁蛋白对肝部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特性,实现了对恶性脑型疟疾模型的有效治疗。这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
首个凝血因子Xa抑制剂的解毒剂!Andexxya获欧盟有条件批准,逆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凝活性
2019年04月29日/生物谷BIOON/--Portola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疗法用于治疗血栓和其他血液疾病的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Andexxya(andexanet alfa),该药是欧洲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凝血因子Xa抑制剂(拜耳/强生Xarelto[利伐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Eliquis[阿哌沙班])的解毒药物,用于当出现危及生命或无控
凝血酶竟然会降解神经细胞!
2019年3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萨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意外发现凝血酶可以降解神经,也揭开了支持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许旺细胞)提供保护作用的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PLOS Genetics》上,该研究发现许旺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凝血蛋白以及其他肌肉细胞释放的破坏性酶的作用来保护神经细胞。这项工作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分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而由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分解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泌的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碳循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然而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对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
科学家成功利用端粒酶活性杀伤肿瘤
2018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本研究亮点:几种核苷酸类似物(包括5-FdU)是端粒酶的有效底物;5-FdU可以诱导一种依赖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凋亡;5-FdUTP可以降低POT1-TPP1对端粒DNA的结合亲和力;5-FdU诱导的端粒DNA损伤导致RPA、Chk1和p53激活。图片来源:Xuehuo Zeng et. al.端粒酶是DNA末端复制酶,恶性癌细胞中的端粒酶会被激活以促
研究发现非活性查尔酮异构酶促进啤酒花黄腐醇生物合成
5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美国北德州大学Richard Dixon研究组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ing-Ke Weng研究组合作的题为Noncatalytic chalcone isomerase-fold proteins in Humulus lupulus are auxiliary components in pre
基于铜纳米簇的酶活性检测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簇逐渐成为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纳米簇通常是由两个至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一般不超过2nm,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金属纳米簇具有特殊尺寸,因此连续电子能级会分裂成离散能级使其具有特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目前常用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金纳米簇、银纳米簇以及铜纳米簇,其中铜纳米簇比金、银纳米簇具备更多的优点,如成本极低、生物安全性高及反应
终于鉴定出具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活性的酶!
图片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2017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可逆的α-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在微管动态变化、微管功能和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管缺陷与癌症、大脑功能障碍和心肌病相关联。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将酪氨酸从细胞骨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切割下来的酶,即微管蛋白酪氨酸羧肽酶(tyrosine carboxypeptidase, TCP)。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
Nucleic Acids Research:揭示支架蛋白BRPF2调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机制
2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新型高分辨成像技术可观察活细胞中酶和细胞传导活性
一种新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以观察到在活细胞中高度特异性位置发生的酶和细胞信号传导活性。这些活动的发生通常在100纳米大小,观察它们目前是困难或不可能的。例如,可见光的衍射极限会阻止光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