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I:癌症确诊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能降低人群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2021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题为“Associations of aspirin and non-aspir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colorectal cance
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源心血管前体细胞及其分泌因子促进缺血/再灌损伤心肌修复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黄恬课题组在Stem Cell Transl Med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trophin-3 contributes to benefits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agains
4亿年前“鸭嘴兽古鱼”脑腔和内耳新知揭示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新框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由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了关于4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盾皮鱼类脑腔、内耳和内淋巴系统精细解剖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框架的冲击。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类自身均属于有颌类。现代有颌类包括软骨鱼类、硬骨
Science论文解读:临床前研究表明plitidepsin比所谓的神药瑞德西韦更能有效地抵抗新冠病毒
2021年1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于2020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COVID-19。plitidepsin是一种受到有限批准的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在临床前模型中开展研究,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研究机
短肽分子手性可控组装方面获进展
β-淀粉样蛋白多肽的核心识别序列—苯丙氨酸二肽不仅具有超强的自组装能力、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降解等优点,还具有天然的手性特征。以苯丙氨酸二肽作为模仿生物体手性组装的简易模型,对于理解Aβ纤维的结构基础、构建超分子手性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李峻柏研究团队在短肽分子的可控组装与功能化调控方面
Science:鉴定出在移情期间小鼠前扣带回皮层中激活的神经回路
2021年1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onique Smith、Naoyuki Asada和Robert Malenka发现,当看到其他小鼠的疼痛、恐惧和疼痛缓解时,小鼠大脑内变得活跃的某些部位中的神经回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erior cingul
《柳叶刀》权威报告:中国前十大死因揭晓中风、肺癌、肝癌上榜前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流行病学的快速转变。以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疾病概况和风险因素衡量的总体人口健康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19年6月24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题为《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的报告[1],提供了34个省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死亡率、致残率和相关风险因素对比。该研
维昇药业宣布其TransCon C-型利钠肽II期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批
2021年1月7日,中国 上海 / 专注于内分泌相关疾病治疗的维昇药业(VISEN Pharmaceuticals)今日宣布其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递交的注射用TransCon CNP(TransCon C-型利钠肽)用于软骨发育不全(ACH)患者的II期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批准,即将在中国开展ACcomplisH China临床试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