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绿肥作物紫云英磷素养分循环的分子基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研究鉴定了磷高效紫云英品种,并解析了其磷高效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磷高效紫云英品种的育种改良和田间管理等积累了重要材料和经验。相关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据易可可研究员介绍,绿肥被广泛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在退
Science子刊:利用机体循环衍生的髓系细胞来替代小胶质细胞或有望帮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利用循环衍生的髓系细胞来替代小鼠大脑中几乎所有的小胶质细胞,从而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疗法,这种新方法并不需要对宿主或供体进行遗传修饰;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新技术,及利用这种新技术所治疗的小鼠机体所出现的改善。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揭示调控不同物种外周循环免疫细胞异质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教授团队在国际转化医学杂志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科院一区Top,IF=11.49)发表题为 “Molecular mechanisms governing circulating immune cell heterogeneity across different sp
研究人员揭示氮营养与植物减数分裂起始的联系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配子产生和世代交替的核心事件。减数分裂起始是细胞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的转变,标志着生物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氮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氮缺陷往往导致植物育性降低,而对其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新的减
ACS Catalysis:人工固碳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工业快速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促使各国加速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其中,设计和创建具有高效生物固碳能力的酶、生化途径、工程生物或微生物组,已成为合成生物固碳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然界中,植物和微生物可利用六条天然固碳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为核心固碳酶的卡尔文循环。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细菌和古细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阐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驱动过程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将如何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种的层面。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群落固有的功能冗余性,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变化通常与其物种组成变化是解耦的,并且相比物种结构,功能结构与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更加
Imbruvica+Venclexta固定疗程一线治疗:优于苯丁酸氮芥+obinutuzumab方案!
与苯丁酸氮芥+obinutuzumab(I+O)方案相比,I+V方案表现出更优的无进展生存(PFS)益处和更深程度的MRD阴性缓解。
氮添加和降雨量增加对树木生长影响研究获进展
大气氮沉降和降雨量增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然而这两个同时存在的全球变化因子如何影响树木的重要碳汇过程-树木木质部生长(独立或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余碧云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在河南鸡公山林冠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实验平台开展实验,采用微树芯采样技术于2014-2015年生长季每周监测林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原发肿瘤脱落并渗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了解CTC的转移级联对于识别抗肿瘤转移的靶点具有巨大的潜力。
利用全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实现前列腺癌PSA灰区高灵敏诊断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患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几率。对于50-60岁的男性患者,PSA检测在PSA灰色区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常被误诊为前列腺癌,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采用有损伤的穿刺活检来确诊。然而,这种入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