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M:发现在有氧和无氧下都能降解聚氨基甲酸酯的真菌
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直到现在,人们还认为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是不能生物降解的,但是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发现吃它和降解它的真菌,而且它们甚至在氧气不存在时也能如此。 亚马逊是地球上生物最为多样性的区域之一。2011年,耶鲁大学科学家在亚马逊收集的植物中发现微生物并且培养它们。
PNAS:阻止真菌细胞附着的新化合物
2013年8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针对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真菌感染,近日,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PI)和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UMMS)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一种化合物,能阻止真菌细胞附着表面。通常情况下,真菌细胞附着是人类病原体白色念珠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步骤。
Actavis获得抗真菌药albaconazole全球性权利
2013年8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仿制药商阿特维斯(Actavis)8月6日宣布,已获得了西班牙Palau制药开发的药物阿巴康唑(Albaconazole)的全球性权利。该笔交易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Albaconazole是一种口服三唑(triazole)抗真菌制剂,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开发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甲癣、及其他真菌感染。
Science:皮肤共生细菌调节宿主皮肤免疫力
7月26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皮肤共生细菌通过调整局部T细胞的功能,调节宿主皮肤免疫力。 肠道共生细菌引起的保护和调节反应,维持宿主与微生物的共生。但是,在其他组织生活的共生菌对宿主免疫力和其他组织屏障炎症的作用却一直不清。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局部炎症环境过程中,皮肤菌群发挥着自主性作用,并可调节皮肤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针对皮肤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关键在于皮肤菌群,而不是肠道菌群。
Nat Commun:开发出可有效抑制真菌感染的新型阳离子化合物
近日,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四种阳离子对苯二甲酰胺-双缩脲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而且其具有较优越的微生物选择性和较低的毒性,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组装形成纤维,结合到真菌细胞生物膜上最终导致许多真菌被杀灭,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itons上,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抵御耐药性真菌感染的疗法提供了一定思路。
PLoS One:研究证实蜜蜂可对抗真菌 自我医疗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蜂群感染上有害的真菌时,蜜蜂会“自我治疗”,采集更多数量的抗真菌植物树脂,以抵挡真菌的侵袭。 相关论文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论文的主要作者北卡州立大学昆虫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 西蒙妮-芬斯特隆(Michael Simone-Finstrom)说,让工蜂耗费精力采集这些树脂,演化出这种行为应该是由于其利大于弊。
Microbiology:真菌有望用于生产石油
美国Montana大学的的研究人员在巴塔哥尼亚北部发现了一种树木,在常态下,它们身上的微生真菌会释放出气体。在缺氧情况下,就逸出一系列易挥发的碳水分子,这些碳水分子通常只会在石油里发现。这些微生物以纤维素为食。那些苦苦寻找生产农业碳氢燃料又不想占用粮食作物的企业,将会对这项发现感兴趣。 我们总是需要比自己小的人。美国Montana大学的Gary Strobel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这点。
:揭示通常无害的白色念珠菌变成致病性真菌的分子途径
酵母中热诱导型Hsp90蛋白的各个结构域的结构图。顶端是二聚体Hsp90的晶体结构,结合到二聚体上的ATP分子用空间填充球表示。底部是酵母Hsp90蛋白的一维序列。NTD=N端结构域(红色),MD=中间结构域(绿色),CTD=C端结构域(蓝色)。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Ann Bot-london:昆明植物所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的过程和根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调控途径,两种生物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逐步增多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根部的AM真菌定殖水平对寄生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