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基于近红外光的深脑神经调控新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是了解大脑功能与回路的重要工具。然而,基于传统电学或光遗传学的神经调控技术往往需要侵入式的永久大脑植入物,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并束缚实验对象的自由行为。尽管最新的光遗传学方法极大地延展了传统的神经调控工具,但至今未能有一个光学神经调控技术能够同时消除大脑植入物与物理束缚。美国斯坦福大学洪国松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课
Nature:高光坪/王丹等首次通过AAV递送tRNA治疗无义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常规的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的cDNA序列或是有治疗价值的基因(例如,CRISPR相关的基因编辑工具)通过一定的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内,达到替代或者修复内源缺陷基因、治疗疾病的目的。递送基因非生理水平或者异位表达都可能会导致毒性副作用。尽管基因编辑可以实现生理水平的基因表达水平,但基因编辑工具的编码基因过大和免疫原性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无义
Nature Communications:光调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方面取得新进展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碱性单链多肽激素,对机体钙磷代谢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主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s, CaSR)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得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出现高钙血
Cell:新型CRISPR成像技术平台Perturb-map或能揭示控制机体肿瘤免疫力的特殊基因
来自西奈山Icah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其或能以此前不可能实现的规模和分辨率将特定基因与复杂的肿瘤特征联系起来,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出针对抗癌药物的新方法。
Nucleic Acids Research:刘光慧/项鹏/曲静合作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昼夜节律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繁殖等生理活动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相协同,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节律紊乱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然而,核心节律机制如何调控灵长类的衰老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 N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实现背景噪音抑制的肿瘤靶向光声成像新方法
光声成像中,体内血红蛋白分子产生强烈的背景信号,导致其他分子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到很大局限,这些分子被淹没在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造成的强背景中。具有光开关特性的基因编码蛋白是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这种蛋白能够在“开”“关”两种状态成像,通过差分的方法有效去除血液背景。但该方法至今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只在概念层面展现出差分成像的效果。近日,中国科
The Plant Cell:发现番茄响应紫外光UV-B新机制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也是研究光形态建成的一种模式植物。目前设施栽培是我国番茄栽培的主要形式。设施栽培中光照对壮苗和番茄品质等具有重要影响。紫外光UV-B(280~315 nm)是太阳光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低剂量的UV-B作为一种环境信号被植物光受体UVR8蛋白感知,通过光信号转导,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对环境逆境的适应
声遗传学首次成功调控哺乳动物大脑,“无线”操纵人体细胞走进现实
近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Salk研究所Sreekanth Chalasani科研团队的成果,研究者们找到了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起效的声敏通道蛋白TRPA1,7mHz超声波能够有效激活神经元,调控小鼠肢体活动。这无疑是声遗传学登上科学舞台的重要开场。几年前Edward Boyden终于将光遗传学的精确度提升至单个神经元,我当时激情澎湃地
Nature Methods:科学家研发出可用于体内成像的基因编码传感器
食欲素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下丘脑神经肽,当前,由于检测技术分辨率有限,对其在体内的释放和作用范围知之甚少。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for in vivo imaging of orexin neuropept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无创可激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用于乳腺肿瘤检测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替代基于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了原位乳腺肿瘤异种移植的CEST MRI的可能性,未标记的阿司匹林通过各种酶活性转化为水杨酸(SA),最显著的是抑制环氧化酶(COX)-1/-2酶。